为“十三五”开好局 2016和谐东区踏上新征程
青海新闻网讯 3月8日,在西宁市城东区两会上,城东区委副书记、区长何明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描述了新一年东区围绕民生所做的一番“大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着力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完善城区功能,增进社会安定团结,提升各族群众富裕文明程度,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开启和谐东区建设新征程。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今年,东区将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力促二二一厂红星美凯龙、东关清真大寺周边街区改造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建设中国(西宁)国际清真产业园区,推进丝路风情街、土耳其商城等建设,促进与东川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挖掘特色民俗文化优势,围绕东关清真大寺、馨庐等旅游景区及市区旅游集散中心,规范旅游服务,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协同推进民族特色餐饮、少数民族工艺、民俗文化体验等产业发展,提升城区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水平。
依托建国路地下商业街、新千国际广场、中发源时代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运营,培育和引进零售、娱乐、酒店、银行等服务业集团企业入驻,提高商贸集聚力和吸引力。实施东部华盛二期、莱雲国际大厦等商贸流通项目建设,提升互助路沿线核心商业圈。推进中庄物流市场、褚家营兴盛隆市场、中惠机电城等市场建设,促进专业市场提档升级。
全面实行数字化城管新模式
提升城区管理水平方面,东区将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经验成果,深入开展“一城为主,多城联创”活动,提升主次大街、国省道、高铁沿线、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卫生质量。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整合,全面实行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强化城市管理领域制度建设,创新城区管理及环卫工作模式,大力整治各类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形成市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市民行为文明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
积极争取辖区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区管网建设项目。继续优化路网格局,全面开展支线及驿站建设,逐步实施东树林巷等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实施建国路等绿地景观升级改造,继续提高重点片区亮化、美化档次。
窗口实行“一站式”审批
发展的速度起来了,服务的理念也要加快更新。今年,东区将持续推进减政放权,精简审批事项,改革窗口行政审批运行模式,实行“一站式”审批。全面公开区政府各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试点推行环卫作业、市政管护、园林绿化、法律援助等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制定出台购买服务实施暂行办法和购买服务项目目录。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效能。
探索城区管理有效模式。改进城区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管干分离、市场运作、监督有力、执法高效的“大城管”体制,开展区级城市管理职责框定,推进综合执法,探索适合东区社区体制改革后城管工作的有效模式。积极构建城市管理线下网格与线上互联平台,搭建政府主导、企业关注和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共治共赢新模式。
相关新闻
东区十大民生实事出炉
每年十大民生实事,件件关乎民之所向。3月8日,在城东区两会上,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正式出炉。
今年,东区将投入2.7亿元,为民办十大类17项实事。其中,帮困扶贫方面,东区将启动社会救助“救急难”扶贫基金,对生活困难家庭开展救急、救难工作。城区展新颜,东区将实施东树林巷道路改造工程,韵家口安置小区周边规划道路工程,有效缓解这一区域交通压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环保方面,东区将实施“煤改气”20.45蒸吨,升级改造3处垃圾中转站,配备4辆喷雾车,5辆清扫车,提高环卫机械化水平。
与此同时,东区还将实施西宁市回族医院住院部、区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实验室等项目,改善辖区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实施十里铺小学迁建、八一路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区属5所小学、56所幼儿园配备数字化教学设备。开工建设城东区养老服务示范基地项目,为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鳏寡孤独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此外,东区还将实施无人值守小区和火车站周边视频探头安装工程,提高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