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藏区行:牧民欢迎的“百姓宣讲团”

27.03.2017  09:42
来源:青海日报

  百姓宣讲团正在村里宣讲。记者 咸文静 摄

   “要不是宣讲团,我现在可能还在放羊吧!”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纳洞村,村民本太加这样形容自己和宣讲团的关系。而除了是个地地道道的牧民,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香呀热啰民间对歌协会的负责人。

  一直以来,对于天生就有副好嗓子的本太加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个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可生活并没有给这个成天和牛羊打交道的年轻人太多机遇,他一度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会怎样。直到遇到“百姓宣讲团”,并在宣讲团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演绎协会,找到了老师,走出了草原。

  其实,在兴海县,“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百姓宣讲团这几年早已小有名气。而说起建团的缘由,担任团长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卉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以往的宣讲工作宣传形式单一,座谈会、报告会这些形式不接地气,而且不少宣讲者虽然理论水平高,可并不善于和老百姓沟通。所以一年到头,宣讲工作往往‘广种薄收’”。

  就这样,2015年兴海县初步组建了一支由公检法司干部、党校老师、卸任老干部、老党员和普通群众等组成的“百姓宣讲团”,让这些掌握双语的老师走到群众中去,用老百姓的话讲党的政策,传播正能量,并将各种经济发展信息带给了本太加等许多牧民。

  宣讲团的副团长杨秀才让是兴海县政法委的一名干部。在他看来,加入百姓宣讲团,完全是个人爱好。“我之前当过老师,给学生们教藏语和政治。可能是受此影响,我喜欢宣讲,愿意用大白话去跟群众交流。”

  说易行难。为了能让老百姓接受自己的宣讲方式,杨秀才让私底下没少琢磨。在不断地实践中,他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少数民族能离开汉族吗?你们想想要是没有汉族兄弟,谁给我们盖房子?少数民族能离开少数民族吗?早上上班,我就喜欢吃一碗清真饭馆的牛肉面,香得很!”

  “你饿了,我给你一条鱼好还是教你打鱼好?要想脱贫就得靠自己努力学门手艺!”

  今年32岁的更周吉是宣讲团里最年轻的老师。回忆起刚刚加入时一边忙着党校工作一边准备宣讲材料的那段日子,更周吉直呼压力太大。

  可很快,她就被团里其他老师的奉献精神所打动。“为了每一次宣讲,老师们都在认真地备课、学习,一有空闲就聚在一起讨论研究,相互提意见。”

  精心准备的宣讲内容自然没有让群众失望。在村里的党员活动室里、在广场上、在草原上,百姓宣讲团带来的课程里,没有文件里的条条框框,没有理论政策中的概括精炼,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精准扶贫这些词语在这些老师的嘴里都变成牧民听得懂的事儿。而基层群众对于这样的宣讲方式,更是喜闻乐见。

  “百姓宣讲团里的老师讲得确实好,要说有什么意见,我就希望他们能多到我们村里讲几次!”子科滩镇直亥买村村支部书记加加笑着说。

  在采访中,杨秀才让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细节。全县57个村子,每年宣讲团都会走一遍。

  “今年从3月初到现在,大多时间都在村里,有时候村子之间离得近,一天还能去两三个村。这么一算,还差几个村就又走了一遍。”

  “这几月走下来大概有多少公里啊?”

  “这还真没算过。可这一趟趟走下来,我们和老百姓的距离是真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