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藏区行:长江源村说喜事儿
摄影:冯春梓
初春时节,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的长江源村里一派温暖和谐的景象:坐在凳子上的老阿妈一边摇着经筒一边晒着太阳,路边玩耍的藏族小孩嘻嘻闹闹,刚从市区置办货物回来的年轻人们提着大包小包喜笑颜开……这一切,都沐浴在初春的暖阳里。
最近去过长江源村的人都会发现,村子有了新变化——沿109国道驶入长江源村村口,一座大气且极具藏族特色的大门伫立眼前,伴着两边画有红色藏饰的门柱,“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的金色大字跃入眼前,向里望去,干净宽阔的马路两边是白色的太阳能路灯,一排排红瓦白墙的藏式民居整齐划一。
今年起,这个不大的村子还将重点实施电网改造、垃圾填埋场扩建、天然气入户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去年新修了大门,还改造了地下水,不久还要给我们通天然气呢,现在村子建设得越来越好了。”村民阿力高兴地说。长江源村的喜事儿,还远远不止这些。
去年,长江源村集体经济收入18.24万元,平均每人可以分到325.1元,村委会在征求群众意见后,将分红款购买成米面油,以实物的形式向群众分发,除此之外,还为长江源村敬老院的老人也送去了分红款。 “我们家一共有六口人,领了十二袋米,四桶清油,八袋面,正好过藏历火鸡新年。”村民阿华说。
如今,长江源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集体分红和草原奖补,一些村民还有了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
美丽的藏族妇女尼霞是一名草原生态管护员,每个月都有1800元的工资。同时,尼霞还是村里一家台球娱乐室的老板。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打台球,但是村里没有可以打台球的场所,于是,尼霞在村委会和家人的支持下开了家台球室,生意很红火。
作为一个生态移民村,在适应城镇生活的过程中,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扎西达瓦是唐古拉山镇的一名工作人员,2004年从沱沱河搬到了长江源村。13年过去了,回想起这些年生活的变化,扎西达瓦用“翻天覆地”这四个字来形容,因为搬迁以后,他上了学、受了教育……
如今,他已经成家立业,妻子美丽、时尚,不仅普通话说得好,还在格尔木市区一家品牌服装店当起了营业员。现在,他会隔三差五开着自家的车,带着父母妻儿去逛一逛超市,转一转商场,日常生活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城市。
前几天,是藏历火鸡新年。近年来,随着村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逢年过节除了购物,还有很多村民一改往日传统的节日风俗,利用节日假期,一家人开着私家车外出旅游。
一件件喜事,一个个新变化,描绘出了长江源村的幸福画卷。这里的乡亲们坚信,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向着幸福生活迈进,以后的喜事儿还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