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藏区行·青海故事:上村故事多
挽弓如满月,箭矢似流星。3月10日,记者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上村射箭场上看到,上村和邻村上卡岗村百里挑一的射手们正在轮番竞技。随着一支支利箭挟着“嗖嗖”的风声稳稳扎进85米开外的靶标,场外的观众便欢呼着涌进场内,跳起简约欢快的锅庄……
“现在日子过得这么舒坦,再不高兴着阿门俩?”想到从大年初三开始到现在,全村汉族和藏族各占半数的村民,每天都是在歌舞和竞赛的愉悦中度过,64岁的豆格才让老人笑容满面,烙在额头和眼角的皱纹像是笑出来的,而不是苦出来的。
同行的县扶贫局局长仓周加解释道,要是放在四年前,这个时节,村民们都在忙着浇地、春耕,哪有时间射箭,现在新建的水库启用了,18公里长的渠系配套了,省时省力,大家才能闲下来,聚在一起乐呵乐呵!
看罢比赛进村,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才项和村主任南泰已经等候在村委会大门前,大家在会议室坐定后,经不住我们反复追问,索南才项开始回忆起上村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原本舒展的眉头渐渐紧锁起来。
在索南才项看来,“贫”与“困”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2011年前的近30年中,尽管年年在扶贫,但因遭受着土地沙化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重夹击,村民却始终没有脱离困苦的状况。
为了让我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当年村里的真实状况,索南才项掏出手机,找出在县文化馆翻拍的上村旧照片介绍说,以前的庄廓和道路,不是沙土漫墙,便是沙石埋路,沙害严重时,甚至连车辆都无法进村。在沙进人退的窘境下,无力整村搬迁的村民只得选择几户几户小范围的搬迁,由此陷入越搬越穷的恶性循环。
“上村人的穷根子显而易见,但要彻底解决168户近700名村民的脱贫问题,牵涉着征地、筹资、配套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要想铲除穷根子绝非易事!”仓周加插言道。
“易地搬迁是上村整体脱贫的惟一希望,就是再难我们也得干啊!”仓周加接茬说道。
南泰至今记忆犹新,2012年4月15日,在推土机隆隆的轰鸣声中,沙珠玉上村的易地搬迁工程正式开工。
本着方便生活、有利生产、节省投资的原则,上村安置地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四片在乡村道路沿线背风向阳的地块同时进行,各安置区避开了洪水冲沟,采用集中团块式布局,包括居住用地、道路用地、活动场所及绿化用地,总占地面积158.84亩,累计投资1877.13万元。
仅仅一年后的春夏之交,全体村民喜迁新居,县扶贫局锦上添花,给每户免费添置了电灶和电热淋浴器,让祖祖辈辈以柴草取暖、烧水的村民用上了清洁能源,洗上了热水澡。
“党和政府对我们上村人好啊!每家修了60平方米的砖混房,建了围墙和大门,通了水电,修了厕所,硬化了道路,立了标志牌,砌了垃圾池,在村里村外种了树,给村上建了党员活动室和幼儿园,建了广场,置办了健身器材,还在村外修了防洪坝,配套了灌溉渠……”一口气说完这种种好处,索南才项禁不住咽了口唾沫:“今天的上村,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情!”
此时,共和县委办的驻村干部高兴山也忍不住插起话来:“县扶贫局不但把上村人扶上了马,还送了一程,借助产业扶贫项目,为村里新建了124座高标准畜棚,开发了后续产业600亩枸杞种植项目,还为村里购置了价值121万元的农机具。”
耳闻不如目睹,为了一探虚实,我们走进上村农民家中,不论是汉族人家大门上印刻的“福”字,还是藏族人家大门上印刻的“禄”马,不论是赵秀芳家与城里人摆设无二的家居,还是索南扎西全家五口一年4万多元的存款,易地搬迁看变迁,上村农家丰裕的生活和农民满足的神情着实令我们艳羡不已!
“你们这些城里人可能想不到,上村搬迁的那一年,全村有28个光棍娶上了媳妇!还有邻村的一些老汉,让儿子用摩托驮着来看我们的新村,那个阵势……”说完这番话时,索南才项脸上无比自豪的神情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上村再不是旧模样,是共和的好地方!
临别前,索南才项又把珍藏在手机里两年多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给我们:在全县新春社火汇演时,将上村新旧对比的文字和图片做成宣传车巡回展览,以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在三八妇女节上,汉族姑娘跳着藏舞,藏族姑娘跳着现代舞,表达着上村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幸福……
这一桩桩、一幕幕,无不展现出165户整村脱贫的上村农民对新家园的深深眷恋与无限热爱!(姚斌 莫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