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山镇:打造“长江生态第一镇”
唐古拉山镇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屋脊之上,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其辖地各拉丹冬雪峰是长江的源头。唐古拉山镇现已纳入三江源保护区范围。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青藏高原环境价值缺乏深远的认识,加上一些企业对高原资源盲目、不合理的开发行为,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青藏高原环境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唐古拉山镇所辖区域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冰川退缩、水源枯竭、植被退化、草地沙化等环境逐步恶化的趋势,使中华民族的生命大动脉--长江正面临着沦为季节性河流的严重威胁。
党的十八大确立“五位一体”治国方针以来,格尔木东城区工行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环境保护政策举措,自觉站在构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的高度,确立把唐古拉山镇地区建设成为“长江生态第一镇”,打造成生态涵养区、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区,指导当地党委、政府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构建责任体系强化宣传教育
格尔木东城区工行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工作原则,从区到各乡镇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划片分区,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特别针对唐古拉山镇地区,与当地党委、政府一同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利用宣讲“一号文件”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有利时机,上下联动组成宣讲组、征求意见组等,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地座谈交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询问生态环境保护应当采取的措施,并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广大牧民群众树立起维护国家整体生态环境观念,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的行为习惯,主动参与到美好生态家园建设之中。
实施移民工程抓好草畜平衡
为限制牧民群众过度放牧和草场牲畜超载,从而扼制草地退化,2009年起,格尔木东城区工行委对唐古拉山镇牧户实施了移民定居工程。按照市政府的规划,在格尔木市郊建成长江源小区和德吉小区2个移民定居点,配套建设了村委会、学校、敬老院、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几年下来,组织移民319户1023人入住定居点,广大移民群众为保护长江源头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同时,为保护和促进草场合理利用,工行委在唐古拉山镇重点实施草原承包到户和草畜平衡责任制,并认真落实有关禁牧、限牧措施,发放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至目前,草原承包到户面积2141.57万亩,禁牧面积501.1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288.02万亩,到2013年共发放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2413.92万元到牧民手中,维护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落实环卫设施
为保护草原设施不被损坏,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在工行委悉心策划和唐古拉山镇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下,2012年起成立了唐古拉山镇草原管护大队,聘请358人,每人月工资1200元,开展草原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破坏草原与草原设施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草原防火和鼠虫害防治工作,保证畜牧业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实施三江源农牧区清洁工程,为唐古拉山镇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修建1处垃圾填埋场,发放垃圾收集桶505个,与沱沱河43家道路沿线商户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从环卫工人编制中挤出8个名额,保障沱沱河和长江源村日常清扫保洁工作。
开展环境整治形成长效机制
按照国家环保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东城区工行委把唐古拉山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按照《格尔木市国省道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格尔木市南出口至沱沱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唐古拉山镇党委、政府清理109国道五道梁至沱沱河段存量垃圾,并拆除破旧房屋。唐古拉山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进位,在“6.5”世界环境日,发动驻地行政事业单位、部队和“绿色江河”民间环保社团开展长江源头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大力倡导环保理念。在11月16日至18日组织开 展由中华环保基金会倡导的长江源头检垃圾活动,该活动视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播出,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传播了长江源头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009年起,格尔木东城区工行委多次协调相关单位和组织唐古拉山镇党委、政府开展长江源头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迎来了全国各地环保志愿队伍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坚持开展全区每月19日整治环境卫生活动,定期对沱沱河地区和七十九道班和二道沟沿线附近垃圾进行清理,建立了长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