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洽会”唱响绿色发展“奏鸣曲” 上届“青洽会”成果纷纷落地成效初显
2015青洽会又迈着昂扬的步伐向我们走来。铿锵的节奏、坚实的脚步,年年的青洽会都不断唱响着招商引资的凯歌,谱写着绿色的旋律;年年的青洽会都不断引来新的观念、新的机遇,最终汇成悦耳的发展乐章;年年的青洽会都不断清晰循环经济的脉络,让位于三江源头的生态省份在保护优先中谋求“三区”建设的发展。
(一)
回首2014青洽会,全省签订的各类合作项目383项,签约金额1780亿元。其中,属于绿色产业和延伸产业链的项目就占到工业项目的80%,科技型项目签约数量明显增长。
几大板块的招商引资项目中,以展示循环产业链条为重点的专业化、高科技展示板块,为国际、国内高端能源开发企业展示了青海打造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
首届环青海湖电动汽车挑战赛,将环保绿色从资源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应用的电动汽车锂产业链条,首次完整展示,吸引众多国内知名企业;
盐化、煤化、铝产业等多条产业链条,充分展示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融合成果,凸显了我省打造绿色、低碳、聚集、循环现代产业体系的进展和方向;
光伏产业、信息通讯、节能环保、现代制造等领先国内乃至世界的先进设备、高端产品,改变了与会客商对青海产业体系、产品结构单一的老观念。
从签约项目特点来看,2014青洽会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节能环保、特色资源开发和高科技签约项目呈现增长态势,签约项目结构趋于优化。签约项目中产业链条延伸、循环经济类投资占到了总投资额的近一半。
难怪,2014年的青洽会,不但更加彰显绿色主色调,又浓墨重彩添加了“升级版”的颜色。
来自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2014年青洽会签约的1780亿元、383个项目已落实378个,到位资金677.33亿元,履约率98.69%、开工率73.89%,资金到位率38.5%,同比分别高3.79个、1.89个、10.24个百分点。10万吨铝基合金及1000万只汽车轮毂、1GW光伏逆变器及塔尔山120MW光伏分布式发电站、风电和高倍聚光装备制造及风光互补发电一体化、一里坪盐湖锂资源综合利用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进展顺利。
从地区看,两市三州三个园区签约各类合作项目263个,签约金额1422.26亿元,已落实项目共262个,到位资金524.21亿元。其中签约项目履约率99.62%、开工率71.1%、资金到位率36.86%。
从部门看,省直部门、省属企业签约各类合作项目120项,签约金额337.21亿元,已落实项目共116个,到位资金153.13亿元。其中签约项目履约率96.67%、开工率80%、资金到位率45.41%。
粗略算来,到位的677.33亿元资金对于201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01亿元的青海来说意味着什么,答案不言而喻。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巨大困境中,青海无疑在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生态发展布局中,成就了9.2%的增长速度,增速位居全国第10位来之不易。
这一年来,青洽会签约项目在全省上下相关地区、单位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和督促协调力度的努力下,成为一个个撬动经济杠杆的作用力,成为一块块加速工业提质增效的有力基石,在丰富全省经济内涵、拉动内需就业等发挥着不可小觑的能量。
“农业绿色防控综合设施的推广和应用”是2014青洽会上,西宁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与南京凯富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项目,原签约资金3000万元。在项目的不断推进中,投资方不断感受到青海这块绿色、无污染的高原农牧业大省蕴藏的巨大商机和机遇,以及来自西宁市招商引资的诚意。投资方已经考虑注册地变更及企业整体搬迁西宁。
6月12日,记者在西宁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采访时,规划产业处的负责人正在忙碌地衔接,前期因为投资方与青海金阳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所合作,因此,正由青海金阳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厂房,南京方进行厂房改造,灭虫灯、诱虫板的设计与生产。目前,该项目已开始加工原料的购置准备工作。
另外,临近2015青洽会,南京方面的负责人李梦雯已经提前来宁,正在协调企业落地的相关事宜,并着手与青海的企业商谈下一步合作意向。
青洽会引来项目的同时,为项目后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资源大省显现出来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二)
总投资1.1亿元的年产20万吨铝棒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7亿元年产12万吨工业铝合金固锭项目目前已完工,开始试生产;总投资20亿元的西宁市生态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目前已经到位资金6000万元,正在修改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世界500强企业绿地集团、全国地产50强的海亮地产都借助青洽会的平台,参与进入西宁市的城市规划建设,40亿元和20亿亿元的总投资,目前已经分别到位50%左右……涉及工业提质增效、城市规划发展、优势产业补链等等项目的遍地开花,为西宁市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发挥东部城市群的引领作用,奋力打造“三区”的蓝图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在2014青洽会上,除了工业项目、产业链条相对集中的园区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作为最大的赢家,签约落实项目36项,总投资1817700万元,产业类别涉及能源、农牧业产业化、商贸、冶金、化工、旅游等多方面。截至目前签约项目已开工30个,资金累计到位634404万元,履约率100%,开工率83.33%。
德令哈市万庄农牧高科技光伏日光温室基地项目就是已开工并产生效益的项目之一。在德令哈市希望村,一座座高标准现代化的日光温室大棚正在建成,这一项目总投资约33460.47万元,一期工程已在当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产出的瓜果蔬菜去年已经走进市民的“菜篮子”,走上了餐桌。
万庄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耀说:“我们去年一年就完成了1000座大棚的建设任务,到今年元月,已经向德令哈市场投放了两季蔬菜。第一季蔬菜主要以瓜果和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为主,同时陆续向北京投放了26吨甜瓜,销量很好。第二季我们种植了绿叶蔬菜,主要以塔菜、菠菜、香菜为主,已经向德令哈市场多个平价超市、各个蔬菜店投放。”
采用光伏农业蔬菜大棚一体化工程的基地项目,增加可再生资源,减少了病虫害,也使农业向低碳、绿色、循环农业的方向迈进。目前该基地正在建设花卉育苗基地、果蔬保鲜冷藏库及农业部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二期项目。第三期项目基地将自主研发有机肥项目。后续项目建成后,将陆续带动周边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并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据省经信委有关人士介绍,到2014年底,我省十大特色产业中,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82.8%、生物产业增长44%、装备制造业增长30%、新材料产业增长21.1%、轻工纺织业增长14.9%;而同期,资源类行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目前,青海已经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相互融合、园区错位发展的大循环,园区企业产业上下游对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中循环,企业内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小循环的发展格局,电解铝、铁合金、水泥等三个行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指标国内领先,各产业间原料、产品、废弃物相互利用,企业间相互协作的循环经济已见雏形。(晓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