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攥指成拳啃下脱贫硬骨头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03.07.2018  09:32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樊永涛 通讯员 史玉萍 报道) 走在海西州格尔木市乡村街道中,一座座崭新的房子,一条条整洁的公路,一个个清新的村级文化广场,一张张舒展的笑脸......处处可以看到脱贫户住新房,群众发展奔致富、乡村面貌换新装的喜人景象。通过长期努力,2017年格尔木市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42.55元,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村退出率为100%,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贫困家庭低保100%覆盖;全市1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电网覆盖和“村村通”道路;27户贫困户自愿申请脱贫,14户贫困户实现创业致富,成功打造了一批“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自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格尔木市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和第一民生工程,集各方智慧谋脱贫,举全市之力促攻坚,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始终坚持专项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政府扶持与群众自力更生相衔接,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并行,党政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构建了大合作、大投入、大作战、大发展的大扶贫格局,通过不懈努力,齐心协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合力攻坚夯实基础形成“大合作”

  “王书记经常到家里来,询问有什么困难,还有北控绿产的李经理也常来看看我的牛养的怎么样了,给我鼓劲,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让我的心里有了依靠,感觉很温暖。”说起东村的第一书记王保卫和联点帮扶单位北控绿产(青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亮,建档立卡贫困户马文好就像自家亲戚一样熟悉。通过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如今马文好住上了新房,瘫痪在床的父亲享受了民政补贴和救助,他利用家里的废弃土棚养牛自我发展,生活发生了喜人变化,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格尔木市牢固树立“脱贫不仅仅是贫困村贫困户和扶贫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的合力攻坚思想,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市领导班子目标责任(绩效)考核体系,坚持市区乡(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和党政同责,全面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在城区、乡镇、村逐级组建作战单元,各行业部门和联点帮扶单位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

  全市63家党政事业单位、驻格军(警)部队、69家企业分别与16个贫困村、237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助力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驻格各军(警)部队帮助贫困户修建畜棚,提供生产物资,积极帮学助医、助产助销。截至目前,全市社会帮扶资金达700余万元,全市4个乡镇42个行政村和2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完成“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5634名社会扶贫人士成为“爱心人士”,建立了社会扶贫长效机制。

   保障扶贫资金实施“大投入”

  2016年以来,格尔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5.28亿元。为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市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主导作用,在确保全市76%以上资金用于民生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每年按20%的增速用于扶贫资金保障。

  同时,积极争取省州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5.2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及省州扶贫专项资金0.79亿元,市级自筹0.53亿元;撬动行业扶贫资金5.59亿元、中央国家机关及浙江对口援建资金0.84亿元等;落实国开行金融扶贫贷款36.94亿元;发放“530”等扶贫贷款0.52亿元、发放贴息338.73万元,“三有一无”贫困户获贷率由2014年底的2%提高到2017年底的10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攥指成拳汇聚合力推动“大作战”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32名市级领导、20名第一书记和52名驻村干部“攥指成拳”,汇聚成强大的合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决定性的攻坚作用。他们走百村、串千户、察民情、听民声、摸实情、把穷账,以上率下、联村帮户、督战调研,全程领导、指挥、参与脱贫攻坚战役;各部门各单位知责、明责、尽责,挂图作战、勠力奋斗,逐级落实责任书,层层兑现军令状,深入开展“百日大会战”、基层大接访、“回头看”督导调研等工作,推动了脱贫攻坚责任有效落实。

  格尔木市调整充实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综合协调、三率一度、项目推进、督导督察、台账资料、宣传报道6个专项工作组,抽调45名“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市、区、乡(镇)、村四级扶贫队伍中,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进,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69家企业以及驻格军(警)部队也积极发挥联动效应,快速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捐资捐物、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就医就学等困难;对口帮扶单位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强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援助提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口帮扶互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建立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

   多管齐下助力脱贫实现“大发展”

  “这几年我们合作社发展得很好,为村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安排了就业,增加了收入,还对郭勒木德镇乐苑村、新乐村、富源村等贫困村30户贫困户开展帮扶,给每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慰问物资等。”说起红柳村仁达枸杞种植合作社的发展,红柳村村支部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李国善十分感慨。

  几年来,仁达枸杞种植、四兄弟养殖、绿舟养殖等27个村级合作社实现良好发展,并成功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加收入。格尔木市落实4.67亿元实施了富硒枸杞生产试验、菜篮子工程、藜麦耕地监测、农产品初加工等83个项目,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扶贫产业园”项目;投资3152.3万元实施5个资产收益项目,按每年10%的比例为贫困群众分红,贫困户人均每年分红2000元,贫困村每年分红6.9万元,非贫困村每年分红2.17万元,增强了保“输血”强“造血”防“失血”功能,实现了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的目标。通过集中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和搭建需求平台,积极探索“创业就业+贫困户”模式,有效整合人社、农牧扶贫等相关培训资源,认真落实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政策,目前,贫困劳动力成功转移就业234人(次),人均月收入2969元。38名贫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帮扶就业,通过生态护林员岗位就业实现收入工资3000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何春莲因突发疾病摔倒昏迷住院治疗后,东村第一书记和村委会迅速协调沟通,市人民医院启动手术“绿色通道”,相关政府部门立即开展精准施策,实施医疗、民政二次救助、保险保障等政策扶持。坚决不让脱贫群众因病返贫,努力确保当前脱贫攻坚成果,政府部门的及时反应和社会各界帮扶力量的汇聚,堵死了何春莲家返贫的通道,让何春莲和亲属又看到了希望。这样的爱心帮扶是当前格尔木市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一次实践。

  脱贫攻坚还在进行时。回首三年扶贫路,格尔木市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努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贫困村村村有了产业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脱贫户家家有了稳定收入,实现了自我发展;要让成绩经得起时间检验,就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上下齐心,全力以赴,努力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验收,携手贫困群众共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富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