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四个扎扎实实”:各族居民亲如一家
“只有民族团结,各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每天上午,在西宁市城东区东关社区慈幼居委会的活动室,阵阵爽朗的笑声不时飘出,来自汉、藏、回、土、撒拉等不同民族的群众经常聚集在这里话家常。
走进慈幼居委会,围墙上一幅幅展示着民族团结的文化墙成了辖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各族兄弟姐妹携手并肩帮助困难群众、“民族团结理事会”促和谐、辖区各族居民互帮互助……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故事,让人心里倍感温暖。
“团结互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鲜芳老人虽然和我们非亲非故,但生活在一个辖区的我们,就应该相互关心和帮助。”社区回族居民马玉梅说。
辖区73岁的孤寡老人鲜芳,平时经常得到慈幼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的帮助和关心,去年7月老人因患食道癌住院,得知情况后,慈幼居委会积极动员辖区各族居民和志愿者对患者进行轮流守护,不分昼夜地照料他的生活,并给予老人精神慰籍,鼓励他战胜病魔。同病房的患者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你真有福气,能遇上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好心人,我真得很羡慕。”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老人还是病故了,在老人弥留之际,他紧紧抓住志愿者的手说:“谢谢大家的照顾,有你们的照顾我感到很温暖。”
“爱心为民办实事,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手拉手,共建和谐唱凯歌……”走进慈幼居委会的“民族团结理事会”的办公室,挂满两面墙的鲜红锦旗分外抢眼,这些展示民族团结故事的锦旗让这间简陋的办公室变得生动而温暖。
“我们理事会成员有汉族、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不同民族的群众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就应该互帮互助、情同手足、相亲相爱。”民族团结理事会会长马英告诉记者,针对民族构成多、困难群体多、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的实际,2013年慈幼居委会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民族团结理事会”这个社团组织,选举23名各民族代表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主要以调处矛盾纠纷、开展帮扶救助、兴办社会公益、促进民族团结为己任,通过走访各民族家庭,宣传民族政策,化解矛盾纠纷,扶贫帮困等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增强了辖区各民族群众相互之间的团结。
平日里,马英和理事会的成员都会通过走访入户的形式,与辖区各民族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接触,掌握邻里之间的关系和生活状况,对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矛盾问题,及时进行认真的调解,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辖区居民李福宪一家是汉回联姻的家庭,原来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发生矛盾,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调解做思想工作,通过耐心地沟通和交流,如今一家人多了一些理解和包容,懂得了互敬互爱。
今年78岁的洪广兰,是辖区里的一名孤寡老人,每年大年三十晚上,辖区各族居民都会相约在一起,有的为老人写春联,有的为老人包饺子,有的为老人送新衣;当老人搬迁新家时,民族团结理事会成员及时赶到家中为她擦洗玻璃、摆放家俱、收拾屋内卫生;当老人生病了,理事会成员会将药送到她的病床前,并反复叮嘱老人记得按时吃药,一有时间就前往探望,老人逢人就说:“我有很多子女,其中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他们对我比亲生儿女都亲。”
“慈幼居委会是西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多年来一直没发生过民族纠纷,同过民族节、众筹百家宴,是我们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慈幼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风莲告诉记者,“每逢少数民族节日,我们都会组织辖区各民族群众一起欢庆。最热闹的就是‘民族团结百家宴’。这顿众筹百家饭,由辖区的各族居民制作,这家做一桌菜、那家炸一把馓子,一场宴席就这样凑成了。每年聚餐时,各民族居民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一道道美味的佳肴、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邻里亲情的故事,绘制成了一幅幅慈幼居委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画面。(魏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