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转变”在基层:不懈追逐“绿色梦想”
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蓝图——2017年,全省营造林任务量突破26.6万公顷,比2016年翻了一番。林业投资达30.64亿元,在西宁、海东市南北两山及各州府、县府所在地坚持以高标准、大规格、高质量造林,实现了由一般造林向园林式绿化转变。
这是一次人与自然的较量——在三江源地区、祁连山生态保护区重点以封为主,通过自然修复并加以人工辅助措施达到绿化效果;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坚持封造并举,综合运用沙地快速治理技术,尽快恢复植被;在黄土高原区坚持“水土树路技管”统筹推进,以造为主,快速提升造林成效。
沿青海机场高速驱车西宁,第一印象便是满眼的树:公路两侧绿化林带整齐划一;路边公园广场各具特色;山上混交林木一片生机。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国土绿化、构筑生态屏障,今年到目前已完成造林任务23万公顷,完成率为86.3%,是近年来造林绿化规模最大、进度最快的一年。
一
从不毛之地的荒岗到青山如黛,西宁南北山用28年实现了生态逆袭——南北两山的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5%,彻底改写了“风吹沙飞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的历史。目前,西宁南北山绿化总面积已达2.5万公顷。
9月的西宁,南北山满眼皆绿,绿化广场花香扑鼻……眼前的这些成绩,并不意味着造绿行动就此止步。绿化造林之路任重道远。如何进一步提升我省林业生态建设水平,让绿色福利尽情释放?
今年以来,西宁南北山组织造林专业队,以乡土树种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化树种结构,形成阔叶树为骨架,针叶树当家、灌木覆盖的格局,大力营造混交林,确保了造林成效和造林的速度,使林木向稳定的生态群落发展。
南北山一、二期各绿化单位完成低效林改造1800公顷,大苗造林1373.3公顷,退化林分改造1200公顷,栽植各类苗木551万株。南北山三期各绿化单位完成造林4349.4公顷,栽植各类苗木132万株。年初确定任务全面完成,而且还自我加压超额完成补植补栽73.3公顷,绿化面积持续扩大。
为管护好这片绿色,各绿化单位根据各自的绿化面积,落实护林员,建立健全护林制度,加强林地的抚育管护工作,对各绿化区的造林任务、森林抚育、整地、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清坑、松土除草等工作进行循环检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确保各项管护工作及时到位。
标准高、质量好是我省造林绿化的一大亮点。科学规划是基础,因地制宜搞绿化,尽其所能保成活,为此,西宁南北山加大灌溉力度,在灌溉方式上采用节水灌溉,以网络化管道供水,采用移动管道进行坑灌和喷灌相结合,既节约了水,又有效地提高了灌溉质量。
要想栽得下、管得好、存得住,必须依靠科学的管护。充分运用“三防”智能管控系统,强化管理,加大巡护力度,确保树木、林地、水利电力设施、道路不受破坏。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专业防治,采用多点作业,集中防治,对防治车辆无法到达区域,采取人工防治,有害生物防治成效明显,达到预期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南北山绿化成果,全面提高南北山绿化的质量和档次,努力向美化、香化方向发展,根据南北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前坡重点地段适当栽植彩色景观大苗,并进行密植,形成“一山一景,一坡一色”,做到夏有绿、秋有果、冬有景的城市风景线。
今年还对南北山靠近城区四处重点地段的林地,以山杏、丁香、榆叶梅为主进行了景观造林,同时还对绿化区上山主要道路25公里的行道树进行了景观改造,大规模投入换来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湟水森林公园、大墩岭公园、石峡清风、南山公园等景区,提升了高原古城西宁的品位和形象。
二
进入秋季,在广场公园、在街头绿地、在南北两山,以补种补植、增色添绿、提升品质为主的秋季造林绿化如火如荼。
造林绿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美化环境、改变环境面貌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今年,我省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绿化动员大会,从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高度,全面部署绿化工作,及时出台支持政策。首次在省级层面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绿化工作领导新机制,并延伸到各市州县,构建了全省一体的领导体系,真正把林业工作放到了推动绿色发展的核心位置,对林业生态的支持重视前所未有。
造林绿化规模和进度前所未有,值得一提的是,尖扎县调动全县资源推进国土绿化,今年已经完成县城周边集中连片人工造林2800公顷,相当于前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创造了牧区规模化、高标准造林的新记录。
自然保护区依法监管前所未有,在加大保护区巡护执法的基础上,对8个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到的1308个疑似人类活动点,进行拉网式定位检查,对查出的26项违法违规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定期开展督查,按时限全面完成了整改。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涉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整治力度之大多年少有。
同时,对造林绿化资金的落实力度前所未有,申报2017年度中央财政资金项目24项。各市州县财政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用于绿化投资明显高于往年,仅尖扎县用于造林绿化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近亿元。
如今,秋季造林绿化已走进黄金期。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依法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提高适龄公民尽责率。积极拓宽渠道、创新形式,把义务植树和建设绿色通道、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结合起来,与提高工程造林质量、开展公益林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义务植树基地,通过以资代劳、植纪念树、造纪念林以及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方式履行绿化义务,积极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使义务植树更加方便群众、贴近群众,提高公众参与度。
在抓好全民义务植树的同时,还将组织实施好“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天然林资源和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继续推进南北两山绿化工程,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修复。
以重点沙区、人口集中分布地区和特殊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加快建设乔灌草、点线面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实现“人进沙退”。
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结合美丽城镇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制定城乡绿化规划,加快“绿色城镇、绿色乡村、绿色庭院、绿色校园、绿色机关、绿色营区”创建,努力实现城乡绿色一体化发展,每年完成国土绿化26.6万公顷。
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把植树造林、国土绿化纳入城市建设和整体规划,大力发展城市森林,采取乔灌花草有机搭配,绿化、美化、香化紧密结合,推进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转变,使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环成带,实现“城在林中、人在景中”。
不仅如此,还将坚持生态功能与产业功能并举的发展思路,按照地尽其力、见缝插绿的原则,在广大农牧区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引导农牧民通过造林绿化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林—果—药”、“林—草—牧”等多种经营模式,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特色型的生态宜居精品城镇和乡村。
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巩固绿化成果,还将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措施,防止乱砍滥伐林木和非法侵占林地、湿地和草地,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做好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鼠害等的防治工作,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降低自然灾害对造林绿化成果的危害。
“造绿”永远没有“休止符”,青海将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继续铿锵前行……(邢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