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四个转变”,推动落实 “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方法路径

29.01.2018  14:04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亲手描绘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宏伟蓝图,为青海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动力,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团结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生态、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毋庸置疑,“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已经成为推进青海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引领,必须持续用力、常抓不懈。“四个转变”已经成为推动青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方法路径,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转变的思路、方式、措施、办法,不断地适应和提高转变的意识、能力、素质,才能真正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全面深入落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青海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考虑是:谋划实施以“四个扎扎实实”“四个转变”“四化同步”“四个更加”“四种本领”为主抓手的“五四”战略。如果说,“四个扎扎实实”是做好青海工作的根本遵循,那么,“四个转变”就是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方法路径。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诠释了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方向和重点,要求我们用信心和勇气开拓进取,用智慧和耐力成就事业,用实干和实绩赢得民心。

  实施推进“四个转变”新思路战略,着力点在加快转变上。

  “两会”上,一次次求真务实的审议讨论,一份份饱含智慧的建议提案,为加快“四个转变”的征程击响奋进的鼓点。

  利加代表认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绿色发展,当好生态守护神、转变传统思维定式、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缺一不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要保护好生态,更要让生态保护的成效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代表委员们说,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就是要“持续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五项绿色细胞工程’行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青海人的努力。”

  政协委员苏福宝和马跃祥建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基层政协委员、尤其是宗教教职人员的培训,邀请国家级先进知识分子来我省开办讲座或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明晰一些模糊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认同感。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代表委员们认为,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州创建和升级活动,加快实施“十三五”藏区发展规划和对口援青规划,推进与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更多的青海经验、青海智慧。

  人大代表林亚松希望,能把更多的优惠政策、资金投向困难地区,倾斜到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努力缩小城乡、地区间的差距;重视和加强基层工作,建立健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的长效机制,切实巩固好党的执政基础。

  抢抓新机遇,才能开创新局面。代表委员们认为,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就要着力保护好“中华水塔”。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脱贫攻坚、对口援青、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战略机遇,更好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抓住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机遇,把光伏发电打造成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抓住2022年冬奥会机遇,大力推介能体现青海特征的吉祥物、纪念品,提高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政协委员马化伟建议,要统筹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加快乡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发展方面,多出台一些诸如完善农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流通融通方面的政策,积极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要素向农牧区流动,推动广大农牧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代表委员们认为,加快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应当“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导向,大力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为农牧民提供更多的生态公益性岗位,通过挖掘传统文化潜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让农牧民的身份变成崇高职业。实施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农牧业由单一种养向种养加销售深度融合、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种(养)得好向卖得更好转变,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共赢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青海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上。此时此刻,我们深切体会到,新时代、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就是要争做“四个转变”的坚定实践者,在落实举措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