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四化同步”统筹推进青海新发展黄金期
今日视点
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
实施统筹“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着力点在统筹推进上。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战略,在统领未来五年新青海建设的“五四”战略里,被定位于“发展战略”的高度,被标注指向是实现“四个扎扎实实”和“四个转变”两大战略的有力支撑。
无疑,这样的战略高度和支撑层级,决定了“四化同步”战略,将是未来五年青海纵深构建新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将是青海再创发展新模式、再造发展新辉煌的关键。
未来五年,是青海打牢基础的五年。
统筹实施“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着力点锁定“统筹推进”。
由此切入,由此发力,必然使青海改革开放力度持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增效,公共服务水平质量更高;使青海一二三次产业统筹推进,更多新动能持续释放,青海发展的条件更好、后劲更足。
冬雪孕育万物生。从引燃新希望的时间节点再出发,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发展时态,“四化同步”定将统筹推进青海新的发展黄金期,夯实新青海建设根基。(孙海玲)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塑造升级新动力,构建两型产业发展新体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注入了新活力,搭起了向上攀援的阶梯。”省人大代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莫重明说。
他说,此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经历了持续三年工业经济下行的考验,在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重头放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上,激发新动能,促进了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实现稳中向好。今后,试验区将着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培育盐湖钾肥、金昆仑锂业、同仁堂药业等40户循环经济“排头兵”企业,延伸带动其他产业聚集发展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面向新时代,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步伐,既要“做大”,更要“做强”。如何做大又如何做强?青海的答案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看举措。新年伊始,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出台了《青海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这标志着青海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进入规范管理的新轨道,将有利于加快推进青海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步伐。
看计划。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我省将着力实施“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数据发展等“三大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中的综合集成应用,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省政协委员、青海省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解决方案部总监靳彦在讨论发言中说,在新时代、新起点,实施统筹“四化同步”发展战略,首先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营销、柔性生产、动态定价及资本效益,间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运用大数据为政府决策、行政优化以及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降低社会综合运行成本。
“作为青海本地大数据产业的推动者,我们要努力实现大数据与社会治理、产业经济、造福民生的融合发展,运用大数据,加速‘四个转变’的落实。”靳彦说,面向新时代,我们将运用大数据为政策制定、行政优化以及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降低社会综合运行成本,造福于民众。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为经济转型打开突破口
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工业化创造供给,提供就业,积累财富,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加快推进城镇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空间承载,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归宿,形成新的消费需求,进而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持久推动力。
伴随我省新型城镇建设的一路加快,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等“命题”,也亟待破题开篇。因此,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的战略举措。
“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动力活力、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空间承载的互促互动。”省人大代表、海东市委书记鸟成云告诉记者,近年来,海东市大力推进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已显现出综合带动效应。如今,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和地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为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个战略突破口。
“市辖互助土族自治县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民和、乐都产值接近百亿元,互助故土园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旅游三大金字招牌之一。”鸟成云说,今后海东市将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中心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动并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奋力实现海东在兰西城市群节点崛起。
城镇化水平,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和工业化的牵引带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我省将着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推动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挥工业化对城镇化的牵引作用,以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毋庸置疑,未来五年,青海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黄金期,机遇前所未有。
“乌兰县在城镇化推进中,依托的就是产业园区拉动。乌兰扶贫产业园区就在这种互促互动中,产生了良好效应。”省政协委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菊红花告诉记者,许多农牧民在走进城镇后变成了居民,又在培训和掌握技能后,成为企业的产业工人,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在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空间承载的基础上,工业化也为城镇化发展注入了动能和活力。
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释放农业农村需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也主要体现在农业农村领域。如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如何做好拓展新空间的加法?
立足青海实际,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列为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是一名农民,我最关注的就是农民的事情。报告中说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谋发展给足了信心。”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省人大代表、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对此感慨颇深。他说,下一步,他们村将积极落实乡村振兴工程,继续做大做强露天蔬菜种植,让农民富口袋、奔小康。
伴随着产城融合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呼之欲出。
从一个偏远贫困山村到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的旅游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实现了华丽转身。
确立“产城融合、文旅聚合、景镇一体”的发展思路,乌兰县茶卡镇区和景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功入围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和中国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名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牧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打造更多有文化、有产业、有支撑、有品牌的高原特色美丽小镇,打造更多以大漠风光、雪域风情、田园风景、红色旅游、传统民俗为依托的休闲农牧业……”省人大代表、边麻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从报告中摘出这句话,他说:“读完报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我们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今年,将继续努力,发展好花海经济,帮助村民致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宜居宜业“大西宁”、城乡统筹和农业现代化“新海东”、开放“柴达木”、特色“环湖圈”、绿色“江河源”都将会纷至沓来。
“将蓝图变为美好现实,需要培育和造就更多懂农牧、爱农牧、为农牧的‘三农三牧’工作队伍,推进‘三农三牧’现代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新格局。”省政协委员马青山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农牧干部,只要带着一颗诚挚的心做好农牧工作,一定会迎来美好未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