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撑起的天空 ——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获得者中国水电四局白鹤滩施工局缆机操作班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穿过200余天7级以上大风天气,透过夏季雷电雨幕,克服现场施工交叉干扰……全年未发生任何因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事件,完成世界在建最大水电工程——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混凝土吊运25万罐,保证大坝混凝土浇筑244万立方米,实现金属结构材料吊运近3万吨。
这就是中国水电四局白鹤滩施工局缆机操作班交出的2018年答卷。
凭借着这张答卷,白鹤滩水电站大坝第一个混凝土浇筑高峰年各项施工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基于这份成绩,该操作班在“三八”前夕同时捧回“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两项妇女届的傲人荣誉。
苦练内功强素质
走进白鹤滩水电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壁立千仞峡谷间来回穿梭的缆机混凝土吊罐。为满足大坝约810万方混凝土浇筑和12.6万吨金属结构吊装,工程共布置7台30吨平移式缆机,组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缆机群。负责该缆机群的运行操作任务的是中国水电四局白鹤滩施工局缆机操作班,操作班以36名女工为主,平均年龄30岁。
作为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设备材料吊运的“空中走廊”,缆机是白鹤滩电站建设的“生命线”,该缆机群运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白鹤滩工程的成败。它既是工程的“生命线”,也是工程的“荣辱碑”!
能在这条“生命线”上工作,建设在建世界最大工程是一种荣耀,但也面临巨大挑战。缆机班队长焦翔介绍,白鹤滩电站缆机群运行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一是缆机自身结构复杂、相互干扰大;二是作为大型特种起重设备,缆机群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多设备交叉作业,联合运行,对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防碰撞有很高的要求;三是白鹤滩坝区年均200多天的7级以上大风天气(坝面上的大风经常可达到10级)对缆机运行的安全、效率影响较大;四是缆机在取料过程中吊罐摆幅大,稳罐、落罐比较困难,对操作者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也很高。
特殊的工程,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天气状况,决定了缆机群运行难度世界罕见,且无经验可以借鉴,对任何一个操作人员来说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为保证缆机群的安全运行,中国水电四局白鹤滩施工局在缆机投运前和运行中实行了持续不间断人员的滚动培训工作,从最基本的机械和运行常识讲起,内容涵盖现场实际技术培训、理论培训、安全常识,并逐步推进到操作人员相互交流操作心得、险情分析强化间接经验,实现操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水平双加强双提升。定期对操作司机进行考核,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及现场技能考核,对技能水平较高人员适当提高工资待遇予以激励,对技能水平较差人员安排熟练操作人员以“师带徒”形式进行一对一培训,补齐短板给予帮扶,实现将考试成绩与工资、效益直接挂钩,激发员工的上进意识。
在缆机操作班总共有32对师徒,他们亦师亦友,在工作和生活上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35岁的鲁玉仙2016年加入缆机班,以前没有缆机操作经验,班长马上给她安排一个师父,“但实际上,我不止一个师父,实际工作中,班里每个人都教了我,大家之间也互相交流……”。就是在这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氛围中,鲁玉仙快速成长,而且现在也成了带徒的导师。
同时,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操作班内部也形成了持续交流学习风气,在每个仓号开仓前,班长和上一班司机都会对接班司机进行现场交底,重点就缆机在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大风等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置进行交底,以提升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开仓后第一罐浇筑时,根据仓号与取料平台的实际情况,设置缆机牵引与起升联动的位置及大罐进栈桥的高度位置,将目标位置熟练地投入实际安全生产中。同时,操作班还有针对性地加强“落罐”操作培训,定期组织开展落罐技能比武,不断提升缆机落罐效率。
“面对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缆机操作班的姑娘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挑重担,苦练内功,不断加压,持续提升,操作班全体人员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白鹤滩有了一支力量雄厚的缆机操作的队伍,从而保证了缆机群的高水平运行。”焦翔说,“在2017年,缆机浇筑效率平均每小时也就5罐,到2018年已达到每小时8罐,个别仓号甚至达到了每小时10~13罐。”
精益管理保运行
特大型设备,运行管理必须建立在严格完善的制度体系上,作为缆机操作的当事人,操作班结合日常运行实际,逐步摸索、总结出缆机群运行的经验,并积极将这些意见建议提交至上级单位,促成健全完善了《白鹤滩水电站30吨平移式缆机运行管理办法》《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运行中队员工管理办法》《大风条件下安全运行保障措施》《白鹤滩缆机安全运行标准化规范》等10余项管理办法,为缆机的安全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保证缆机大风条件下的生产运行,缆机操作班与当地气象局建立了沟通机制,利用当地气象局的布站优势,率先得到坝区周围的实时气象信息。大风来临,提前2小时预报,大风期间,加大天气预报频次,以便提前预防和启动相应预警措施。利用缆机自有测风装置,将测到的各关键部位的风力大小纳入缆机运行智能系统,由司机室负责通报各级人员,简化通报流程,做到快捷、准确、及时采取措施。建立缆机浇筑动作分解模型,确定出缆机最优运行轨迹,提升优化联动和单动精准度;根据智能大坝系统,提取缆机浇筑运行时间,分解缆机运行环节,逐项查找影响运行效率的因素逐项解决;针对高线栈桥操作司机视线不佳、看电脑数据落罐无法保证“跟钩”要求,协调各方在低线缆机平台增设副司机室,解决了“跟钩”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从制度设计到操作工艺改进,缆机操作班人员全部参与其中,以第一手资料和现场操作经验实现了缆机运行的精益化管理。
以人为本促发展
缆机操作是一项强度大、枯燥乏味的重复性作业。考虑到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和工作实际,施工局在2018年将操作班的工作时间由过去的两班倒调整为三班倒。即便如此,对女操作手们来说,仍有诸多需克服的困难。工作期间,她们每两个小时轮一次岗,但是在作业的两个小时里,必须聚精会神,不得离岗、如厕,甚至是喝水。冬天,坐得时间长了,人便容易犯困,她们不得不关掉空调,打开窗户,以便清醒头脑,同时忍受寒风的袭击。夏天,她们又要克服白鹤滩干热河谷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煎熬,“尤其是在生理期,对女职工来说非常不便……”至今,司机金志燕还能回想起来初到白鹤滩因为压力太大,坐在缆机轨道上崩溃大哭的场景。
缆机操作又是一项安全风险极高的作业,稍有操作失误和不当,便会引发不可挽回的重大事故,导致操作人员的精神压力极大。在这里,哪怕是工作了几年的老司机,也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潘德地说,“自己本来是个胆子很大的人,一次缆机‘事故’,让我变成了胆子最小的人。”那是一次夜班工作时,她有些困倦,加上下面是老报话员在看罐,她就心存侥幸没有看到电脑上的数据,结果差点让混凝土吊罐撞到仓号模板上。这件事给了她沉痛的教训,除心疼罚款,更让她后怕的是,如果真的撞仓,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白鹤滩恶劣的施工环境,导致工程生活单调,青年女工期望值较高难以适应,队伍稳定工作压力大。
针对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操作班从思想入手,注重操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每月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积极开展同新员工谈心交流活动,向上级反映解决她们提出的实际困难,解答她们思想上的困惑,讲解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自豪感,引导她们树立“创业干事”的信心和决心。操作班有意识地将表现突出、积极肯学的青年员工最大限度地推荐参与施工局开展的各项活动,增强和激发她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强化成就感,树立典型和表率。
在生活中,操作班还向上级建议,为操作人员制作了鞋架花架,对屋内晾衣绳位置进行改造,对优秀宿舍给予奖励,为她们生活休息营造更好的环境。适时举办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她们的业余生活。安排操作班司机轮流上缆机塔头体验架空,轮流进仓号体验最前线的工作状态,更好地调动她们的工作热情。
青春是美丽的,因为它孕育着勃勃生机,岗位是普通的,因为它孕育着高尚和伟大。在这“当今世界上最繁忙的空中走廊”上,在白鹤滩工程的建设事业里,这群缆机运行“娘子军”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但她们用默默的坚守,以她们一双双柔肩,撑起缆机安全运行的一片天,谱写着建设世界一流精品工程、打造新时代大国重器典范的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