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新作为 新亮点:园区“孵”出新希望 走进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之三
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就像一个巨大的“孵化器”,短短几年功夫,就在昔日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上孵出了“三大产业区”、 “五大产业集群”。随着91家企业入驻园区,以盐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崛起,使几代柴达木人“工业强市”的梦想变为现实,书写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传奇。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相互融合,横向拓展,纵向延伸,随着产业链条越拉越长,在搏击市场的大潮中,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也为经济发展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展现新作为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园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以盐化综合化工、新材料、光伏光热、装备制造、特色生物等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的循环经济园区,由“一园三区”组成,“一园”即德令哈工业园,“三区”为盐化综合产业区、绿色产业区、西出口光伏光热产业区。
盐化综合区位于德令哈市区东南部,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主要布局盐碱化工、新材料、建材业、装备制造等产业。
如今,园区已基本构成了纯碱、建材及装备制造加工并举的特色产业体系,形成了“石灰石—纯碱—氯化钙”和“石灰石尾矿、化工企业粉煤灰—水泥—水泥制品”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内已经入驻青海碱业、昆仑碱业、海西化建、金锋实业、青海中航资源、柴达木杰青科技等大中型企业。
新能源产业区位于德令哈市区以西2公里,规划面积208平方公里,该园区以光伏发电为主,适度配套光热发电项目。目前,园区已经入驻德令哈协合、大唐德令哈、国电德令哈等13家光伏光热发电企业,已形成350兆瓦并网发电规模,其中青海中控一期1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已建成投运,成为我省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太阳能聚光光热发电项目。一大批光热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将进一步提高德令哈光热新型太阳能利用技术应用程度。
绿色产业园位于德令哈市区西南部,是以青藏高原生物为原料加工生物制品的特色园区,重点建设以柴达木福牛产业、柴达木枸杞两个“百亿元产业”核心区,以青稞产业、中藏药产业、林沙产业和高原水产产业为协同部分的产业布局。目前,园区内青海斯瑞雅克生物有限公司柴达木福牛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林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枸杞深加工项目已完成60%工程量,藏地生物科技公司枸杞、白刺果精深加工项目已完成30%,已于去年投入生产。
“要想引凤凰,先栽梧桐树”。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为建好工业园“孵化器”,让中外投资客商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几年来园区以“科学发展、规划先行”为引领,坚持项目带动、政府自筹、社会融资、担保支持多措并举相结合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工业园水、电、路、天然气、环保、绿化、垃圾、废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仅2014年就先后投资5.46亿元开工建设25个项目;利用社会投资18.73亿元,又启动了36个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工程。
在综合产业区,已先后建成园区公路18条,长达54.4公里,建成供水管线35.4公里、排水、中水管道32公里;新建、改迁工业供电线路14.3公里。同时,投资9000万元,建成固体废物处置场;投资1.3亿元建成工业园第二水源地;投资1.83亿元建设工业园循环经济促进中心、环保检测中心、工业污水处理厂;投资1.7亿元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基地。在绿色产业区,已经建成道路12条,总长度14公里;建成供水管网20.8公里、排水管网18.8公里,天燃气管网4公里。
园区要发展,电力发展当先锋。在抓好电站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园区推动330千伏、110千伏和35/10千伏供电线路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使纯碱、建材、新材料等产业区成功实现了110/35千伏输供电网络全覆盖。 “天然气进企业”建设工程也是突飞猛进,随着光伏、光热新能源区供气一期工程的建成投用,使13家新能源企业全部用上清洁能源,实现了以气代煤。
为使园区环境靓起来,德令哈市投资6156.1万元实施氯碱用地迁移项目,为企业就近实现固体垃圾无公害处理创造了条件;投资5600万元实施绿化工程,使盐化综合区、新能源区、绿色产业区新增绿化面积3500亩。随着园区公路沿线、工厂四周绿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不仅为企业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还使园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园区为使“软环境”更好,坚持以“服务第一、管理第二”的宗旨,大力推行无偿代办、“一站式”和“保姆式”等高效便捷的特色服务模式,从企业项目工作到人员生活保障,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无偿为入园项目代办公司核名、工商税务注册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办理、办公场所租赁等相关服务,全面做好通路、通电、通水、通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工作,解决了海西冰峰矿泉水开发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瓶装矿泉水及办公生活区建设、德令哈弘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球形石墨及深加工等项目的前期手续,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同时,在明确管辖区域范围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的在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进行梳理,针对建设中存在的未批先建或办证难、办证时间长等诸多遗留问题,采取“专事专办、特事特办”等方式,解决了藏地、林生科技、斯瑞雅克、东方华路4家企业规划、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等相关手续,真正让企业在园区“安家落户”。
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德令哈市先后为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企业提供担保资金6810万元,为海西化建提供融资担保贷款6000万元。通过推行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促成企业与商业银行签订融资意向协议书12个、融资总金额17亿元。
随着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软、硬”环境的不断完善,这里已经成为中外客商创业的热土。在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入驻的91家中企业中,已建成规模以上企业16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就有5家,新材料制造企业3家、新能源企业13家、盐碱化工4家。去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17.5%。
光伏产业并网发电规模成功突破410兆瓦,年发电量达到6亿度;200万吨水泥、昆仑、省发投碱业的百万吨年纯碱产能,柴达木福牛、柴达木枸杞等两个特色农牧业“双百亿”项目,印证出园区集约化、高效益发展的新成果。随着以西部镁业为代表的一批循环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已经承担起海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资源精深加工、循环综合利用基地的重任。(刘法营 尉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