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世界里的青海元素

09.05.2019  09:23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一棵小草到底经历怎样的磨炼,才能成为园艺世界里的佼佼者?一朵小花怎样铺陈设展,才能拼接出高原特有的地毯草模样?一粒种子是如何经历风吹日晒,成为河湟人家必藏的园艺经典?5月8日,记者走进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青海展区为您一一揭晓。

  参观走廊里传来的花香

  世园会中国馆是一个巨大的“C”形梯田建筑,走在园区的任何一条小道上,都会被它象征农作物丰收的橙黄色外表吸引。

  走进展馆一楼,纪录片《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正在播放。落地荧屏上,来自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至5000多米的植被塔黄和绿绒蒿正迎风摇曳,在碎石堆里顽强生长的它们让每一名参观者因生命的坚韧而肃然起敬。

  穿过一条曲折的参观走廊,就到了中国馆西南角的西北省区展位,总面积80平方米的青海展区就处在这里最优越的一个位置,参观者可以随着旋转楼梯的逐级升高,从西、南、东三个不同的角度,依次观赏青海展区内的不同景观。

  青海省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要把这样一个广袤大地上的古老植被以园艺的方式展现在一个80平方米的小空间里,难度是极高的。

  从青海展区西侧走廊朝里看,一条蓝色的河流如飘带一般夹在崖壁、沙地、高山之间,从西向东流去。河流北面是一片蓝色、绿色、粉色的小花朵装点出来的花海,他们从展厅北墙角边缘直接延伸到了展厅的顶部。

  “香,真香啊!”起初沉浸在新疆展区水果香气里的游客们瞬间被来自青海展区的阵阵花香吸引,不时发出赞叹。这个由数千朵小花铺就的花艺墙瞬间威力大增,浸染着每一名参观者。

  留在心底的种子

  青海展区工作人员、西宁市植物园工程师苏国华正拿着拖布,认真擦拭着参观走廊里的灰尘。她说,展区内的河流、沙地都是半个多月前从青海湖边沙丘运抵北京的,从河流至沙地、由山体至展区顶部的花墙是从青海湖至祁连山所有地貌及植被的象征。

  “天哪,这不就是青海草原上常见的地毯草吗?”几天前,两位满头银发,30多年前曾在青海工作,如今已在北京定居的老先生在青海展区南侧的正门观察良久,意外发掘到了花墙的妙处。

  老先生说,一望无际的草场上爬满了矮个绿草,叶子中间零星点缀着白花、红花、黄花、粉色花。一到夏天,它们从火柴头大小的花骨朵变成指甲盖大的小花,铺满草原,这个就是地毯草。

  “可它们是牧草啊,怎么就变成园艺了呢?”“老先生,您再仔细瞧瞧。”展区工作人员再次引导老先生继续观察。

  “噢,你们原来在墙壁上铺设了一幅青海地图啊。”老先生观察好几分钟,思索着发现了花艺墙里的秘密。

  “以前的青海,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现在的草原变得怎么样了?那时候,居民家里普遍没钱花,现在的生活大变样了吧!”潜藏在老先生心底的青海记忆如同一粒粒正待发芽的种子被一一唤醒。

  一朵小花里的世界

  靠近青海展区南侧门口,有一株盆景格外引人注意。

  十余串粉红色荷包模样的花朵一字形悬挂在花枝上,旁边还有数十片手掌形的绿叶向四周伸展,花朵下,数百个水滴似的粉色花蕊摇摇欲坠……这是青海特有的植株——荷包牡丹。

  在湟水河流域的西宁及海东农村人家的花园里,这样的花随处可见,有些人将它种在花坛里,有些人干脆将它做成盆景,摆在房间或者花园里观赏。

  很多参观者认为这样的盆景很少见。但是仔细研究发现,这是一种跟青海人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园艺品种。有考古及实物资料显示,7世纪前后,在青海出土的一件织锦纹样与荷包牡丹花极其相似,四个荷包牡丹纹样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四角朝外的方形纹样饰品。

  荷包牡丹叶丛美丽,花朵玲珑,它有着心一样的外形。早些年,它曾是河湟地区女孩子喜欢的耳朵挂饰,更有年轻女子制作荷包后,将花朵装入其中,成为送给心仪男子的爱情信物。

  青海展区还有好几件古柽柳盆景。据工作人员介绍,古柽柳盆景是青海相关部门在过去几十年里精心制作收藏的,从起初的沙地里挖掘到制作盆景加以养护,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呵护。这也是青海园艺事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的重大突破。

  青海湖般湛蓝的眼睛

  从青海展区南侧的观赏走廊走过,先后有金露梅、平枝栒子、匍匐栒子、短叶锦鸡儿、刺柏等园艺作品。这些作品源自青海高原上耐寒、耐旱、耐瘠薄的气候与土质环境,逐步经过专业人士的修剪,培育出的青海特色的系列园艺作品。

  金露梅,扎堆生长,开出黄色和白色花骨朵,盆景尤其耀眼。它的头部是好几簇的小花骨朵丛,腰部是不断开裂的巨大根系,数条一尺多长、大拇指粗的根,苍劲有力地支撑起金露梅的绿色,再往下就是万千条深深扎进盆景深处的根须。

  这是一种青海浅山、高山牧场上常见的高寒植被。它每一次长出一寸多长的叶子,总会被路过的牛羊啃食。第一次,第二次……直至数万次的啃食,让金露梅完全适应了周边的生活环境,于是它决定先长出粗壮强劲的根系,再长细小的绿叶。

  青海园艺师在路过高原牧场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件完全具备青海特色的园艺样品,于是将它制作成为独具高原特色的园艺展品,带进世园会青海展区,深受参观者的好评。

  “虽为人作,宛如天成。”青海展区工作人员、西宁市植物园工程师苏国华说,高原的美源自山涧,源自自然,来自高原的园艺展品代表了勤劳质朴的青海人发现美,发现艺术,愿意借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利用岩石、苗木、花卉等生活中常见的植被,雕琢家园的美好生活图景。

  离开青海展区前,参观者随着旋转楼梯的升高,即将进入中国馆的第二层。他们还有一次俯瞰眼前这片花海的机会。这里的外围被蓝色、紫色的花骨朵包围,再往里是一大片绿色的青海地图形状的花丛。

  “啊,这不是一只硕大的眼睛吗?”淡蓝色的眉毛,深蓝色的眼珠,淡绿色花朵点缀的虹膜,还有小白花组成的眼白,细心的参观者再次有了发现。

  参观者们睁大眼睛,仔细瞧发现,这是一只凝望自然万物的眼睛,它湛蓝明亮,炯炯有神地望向祁连山、青海湖,还有更远处草原牧民家草场上的地毯草和河湟人家的花园。

  这就是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的青海园艺。来自青海高原的无数种花朵载着青海人的心意,在大地上生根发芽,在园艺世界里绽放,向国内外参观者诠释园艺世界里的青海元素。

世园会青海园备受游客关注喜爱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在北京世界园艺Qhnews.Com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