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咱们这么过

05.10.2016  07:05

  青海新闻网讯 转眼间,七天的国庆长假已经过半,外出旅游、回家探亲、逛街消费……在过去的几天里,这个长假似乎跟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在海东市,有些变化却在悄然发生。

   出门旅游,

  周边景点成热门

  10月4日一大早,家住乐都区碾伯镇七里店村的李国峰吃完早饭就带着孩子出了门。不一会儿,父子二人便到了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乐都人,但儿子豪豪在此之前并没有来过这里,而这,就是李国峰此行的原因。

  “都说青海是‘彩陶王国’,柳湾是‘彩陶的故乡’,所以我一直想带孩子来这里,近距离观赏咱们柳湾的彩陶。通过这些彩陶的造型、纹饰,让孩子对独具特色的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和我国的彩陶文化有所认识。”李国峰笑着告诉记者,以前孩子太小,怕他理解不了,而这次,是孩子自己提出想要来博物馆看看。

  的确,头像彩陶壶、方形彩陶器、彩陶靴以及大量的蛙纹彩陶罐、提梁罐……在展示大厅,一件件精美的彩陶器,让李国峰父子大开眼界。直到参观结束,豪豪还觉得意犹未尽。

  “之前只是听说,从来没有来这里参观过。但刚刚当我看到展柜里那一个个橘红色的陶器,配上黑色线条的几何形花纹和动物形花纹,觉得特别震撼。原来几千年前,制陶工艺已经这么发达!其实,历史不仅仅像课本上说的那样死板,也能够像这个博物馆一样生动,这就是古代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豪豪说。

  像李国峰一样,在这个假期,选择在市内景区旅游的市民不是少数,而乡村旅游更是热门之选。

  说起这个国庆节,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上郭尓村的村民田仁增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忙碌。从长假第一天开始,他便陪同慕名前来的朋友到附近旅游。而大家最想看的,是今年在朋友圈里刷屏的“巴藏沟花海”。

  吃一顿地地道道的农家饭,看一看自己家乡的好风景,一看到记者,平安区平安镇沈家庄村的王连文就忍不住分享起来。“几个月前我就听说这里有片花海特别美,在看了不少朋友在微信上发的朋友圈后,就想带家里人过来看看,平时工作没时间,正好国庆放假大家都有空。与其出门旅游堵在路上,还真不如在这儿和一家人高高兴兴过个节!”

   国庆长假,

  乡里人也在追求“意义”

  国庆节期间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田盖村,多年未变的是鲜红的辣椒挂满了房前屋后,所改变的是过国庆节长假的方式。

  在田盖村村道两旁沿街铺面清一色都是卖辣子的商铺,“清水乡第一家正宗辣面店”位于整条街商铺的最前头,打理店铺的是今年28岁的撒拉族小伙韩沙力。

  “今年国庆节来买辣子的人少了,多数人开始通过电话、微信和电商订购辣子,我就不用像过去那样守在店里了!”韩沙力告诉记者,他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做生意,那时的国庆长假生意多半由父母在打点,自己会约上三五个好友或乘长途车去西宁“浪大街”,或在当地找个草滩野炊。成家后自己有了店铺,节假日就开始忙着做生意。 “那个时候出去完全都是为了玩,不像现在出去,有其他的目的。”

  2009年,韩沙力当上了爸爸,如今大儿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的未来。在外闯荡多年的韩沙力,在去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后,最大的感触是那里的孩子和自己村里的孩子截然不同。

  “有一次我去朋友在上海开的拉面馆,和一个当地的小学生聊天。发现他不仅了解青海的地理,还能说出不少青海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我觉得这跟我们当地的小学生相比,知识面太广了。后来,我朋友的孩子也去上海上学,回来后明显和村里的孩子不一样。”韩沙力说。

  交谈后,韩沙力开始担心起自己孩子的未来,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和他一样,永远待在农村。从2014年开始,五一、国庆、寒暑假,他开始有意识地带着儿子到西宁,去科技馆、博物馆、书城,让孩子见见世面,看看城里的孩子是如何充实假期的。

  “今年国庆节前两天,哥哥要去北京我就给孩子提前请了两天假,让他跟着去北京转转。”韩沙力告诉记者,自己在网上看到很多家长在假期喜欢带孩子去北大、清华校园转转,感受那里的文化氛围,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所以他也效仿这样的度假方式,让哥哥带他7岁的大儿子去感受一下,接受文化氛围的熏陶,让他知道为什么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