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强:培育经济新动能需理清创新三维度

30.06.2016  13:51
   2016年6月2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和中联控股集团共同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6中国资本峰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官、产、学、研”领域的代表与会并参与互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参加峰会并致辞。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社会各界一直在寻找增长的新动力。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国内的变化相互交融,业界觉得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同志同样感觉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对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迷茫,认为需要探寻。

   对此,隆国强指出,过去中国比较多的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红利来驱动经济的发展,现在大家有了共识,今后的发展要更多地依靠创新。作为一个追赶型经济体,中国通过创新促进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而通过创新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创新需要用全球性视野整合资源

   我们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过去30多年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我们也因此获得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全球经济从2008年以前的繁荣,到现在危机以后的低迷,经济增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风险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快速积累。

   作为一个追赶型经济体,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我们该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让中国更好地开展创新,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加速追赶?“繁荣的时候有繁荣的机遇,现在经济低迷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与繁荣期不同,但是对我们的创新、对我们加速结构调整恰恰有着直接的帮助。”隆国强说。

   隆国强认为,在人才引进来和企业走出去两个方面,我们的创新发展都面临着难得的全球性机遇。

   他举例说,全球经济低迷以后中国经济也在下行,但是相对而言经济增长的前景更加凸显出来,因此会吸引很多高端的产业、高级的人才加速向中国汇聚。人才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吸引,正加速向中国流动。比如留学归国人员,2004年一年回来的留学人员只有2万多人,去年却有40.5万人回国。尽管个别人员质量不够高,但总体来看仍然是中国年轻知识分子里的精英所在。

   从投资角度看,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而且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投向了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中国搞研发。几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研究过危机爆发后全球产业链的变动对中国有怎样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31%的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开展研发活动。这在当时,更凸显出中国的发展前景,跨国企业对中国经济非常看好。实际上,跨国公司是中国开展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方面会和国内的企业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也有很强的溢出效应。

   走出去方面同样有新的机遇。正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发达国家企业的市场价值大幅度回落,这给了中国在全球通过并购整合资源有利的机会,这也是个窗口期。以前中国企业想去买外国的公司,觉得太贵了;有的企业发展好的时候,对来自中国企业的并购很抵触。现在很多外国企业陷入了困境,陷入困境不是技术不好,不是没有实力,而是受到外部冲击。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中国企业可以以比较低的价格、成本去整合资源;另一方面从被并购企业来说,他们把中国企业当作救星,对中国的态度完全不同了。我们有些企业去海外并购、整合,效果是不错的。

   比如汽车工业,我们吉利买了沃尔沃,要不是危机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整个全球汽车版图中,吉利和沃尔沃的差别是那么大,正是这场危机让吉利去收购了沃尔沃。

   隆国强进一步指出,危机以后有很多新的机会,对中国企业来说,一定要用全球视野来整合全球资源,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要依托某个国家特定的研究资源来进行全球布局,有的不一定非要去并购,也可以有目的地去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华为就是比较成功的研发型企业。华为十几年前就开始在全球布局研发中心,在俄罗斯、印度、美国、英国等国布局了很多研发中心。

   今天中国再讲创新,不管称之为自主创新还是什么创新,一定是开放的创新,一定是要整合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的创新。靠创新来推动中国的结构升级,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个观点,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必须要用全球性的视野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使命。

   创新需要把握新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

   人类的技术一直在进步。回顾工业革命以来几轮大的技术进步,我们发现每一轮集中的、大的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革命(称之为革命是因为其带来颠覆性的影响),都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格局及方向。“因此中国企业搞创新,要牢牢把握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隆国强说。

   隆国强指出,未来会怎样演变我们怎么都预想不到,需要靠市场去摸索,但是我们知道的是,这一轮新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会给整个人类带来深刻的变化。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追赶者,德国人说工业4.0,我们可能还在做工业2.0、工业3.0,我们还要去补工业2.0、3.0的课,但是补课的同时不能认为工业4.0以后再说。对我们来说任务艰巨,既不能在新技术的前沿落伍,要发展新经济,同时还要在传统的追赶过程中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加速追赶。与此同时,要看到这一轮信息技术渗透力非常之强,它不仅仅会催生出一批新经济,同时会深刻地改造传统产业、传统技术,这意味着,要把握住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来的新机遇。

   他举例说,全球的汽车工业格局是比较稳定的,如果没有新的重大技术突破,一家中国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新的竞争者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大家观察到,因为新能源汽车,特斯拉脱颖而出;现在微软、谷歌都要造自动驾驶的汽车。一家从来没有造车经验的企业,因为新技术革命可以切入到一个已经比较稳定的产业格局中,并且在未来很可能变成引领这个产业的先行者。这意味着,新技术革命在传统产业上把握住先机,就有可能使我们后来居上、弯道超车。

   “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寻求新动力,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一轮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隆国强说。

   创新需要体制机制改革的保障

   无论是用全球的视野来推动创新,还是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都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新的体制机制来提供保障和支撑。

   隆国强认为,今天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改革体制;今天我们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通过创新、通过效率的提升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这需要有一套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来保障。这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比如在宏观上要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微观上看,我们需要构造一套推动我们企业重视创新的体制机制。

   他说,我们很多国有企业有着丰富的研发资源,能力很强,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创新的动力不够强;而我们有很多民营企业创新的动力十分强,但是没有人、没有钱,创新的能力比较差,“有动力的没能力,有能力的没动力。

   改革永远在路上,从来不存在到了某个阶段一个制度就是完善的制度,我们可以观察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追赶的国家还是领先的国家,制度一直在演进,所以制度创新是无止境的。

   “但是某个特定的阶段,必须有适应这个发展阶段的体制。中国的制度支持了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跑得非常快,但是今天,过去那双草鞋不合脚了,过去的脚长大了,我们需要一双新鞋。”隆国强用“”来比喻体制机制,这个鞋也许还是草鞋,但是我们希望它变成运动鞋,既合脚又舒适,能够让我们跑得快。

   隆国强认为,培育经济新动能,需理清创新的三个维度:一是用全球的视野推动创新,二是要把握正在发生的新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三是进行相应的改革体制创新,来为创新提供体制机制上的保障。现阶段,我们需要围绕中国创新、释放新动能这样新的目标,来坚定不移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造出一套适合我们这个发展阶段、瞄准新目标的新的体制机制,来保证我们目标的实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