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干旱山区17400多人将用上安全水(图)

20.06.2014  20:57

干旱缺水的互助西山乡郭家沟村

郭生明老人的希望

打泉水的郭生明老人

李桃花局长品尝泉水

打窖水的郭守谋老人

安装入户管道

蓄水池建设

赶工

        轰轰作响的挖掘机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一条深深的管沟在村巷道田埂上不断延伸,工人师傅正在进行紧张的管道安装……6月17日,互助县西山乡郭家沟村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一项关系互助县西山、蔡家堡2乡23村饮水安全的民生工程建设正在全力推进, 17000多名干旱山乡群众喝上干净水的梦想即将实现。

      72岁的郭生明老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拿着用安全帽制成的长柄水勺,迈着蹒跚的步履,一步一滑地走到离家100多米外的山坡下的泉眼打水。这是一个用块石和圆木匝箍而成的简陋小水池,约80厘米深、0.5平方米大小,这汪泉水是仅供老人一家和周围5户邻居日常饮用的唯一水源。“水小的很,平时一天只能淌一、二担水,到了冬天一天只能淌一担水,没办法,我们大家只能守着、等着、抢水吃!”老人说。“水质好着没?”在施工现场检查工作的互助县水利局局长李桃花问。“好着哩,是甜水!”老人有些自豪。“我来尝尝!”说话间,李桃花双手掬起一捧水蹲在地上喝起来,“嗯,水还是有点咸!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今年保证让大家喝上真正的甜水!

      与以“”为“”的郭生明老人一家相比,仅一沟之隔的郭守谋老两口的用水更加困难。郭守谋老两口侍弄着30亩薄地,操心着孙辈的生活,“我们的庄稼要靠老天爷,喝水也要靠老天爷照应!” 平时他们家到外面拉水吃,现在儿子们出去打工了,老两口就盼着下雨,存储屋顶上流下的“廊檐水”解决日常饮水问题。家里修了两个水窖,一个用来存储家人的饮用水,另一个则收集雨水,用来饮牲口和浇菜地。“今年雨水好,菜也长得好!”老人从水窖中打出一桶水,浇在绿油油的韭菜上,激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现在好了,自来水管已经拉到家里了,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就要实现了,我们实话高兴!”临行告别,老人拉着李桃花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今年水通了,你们一定要到我们家来啊!

      西山乡、蔡家堡乡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省典型的东部干旱山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沟坡绵延,干旱缺水、土地贫瘠,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由于水资源缺乏,这一地区的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广大群众主要靠山泉水、集雨利用水和外出拉水解决日常生活用水,人畜饮水的困难严重影响着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互助县水利部门于2012年12月拉开了建设西山、蔡家堡2乡23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序幕。这项总投资达3251万元工程北起南门峡镇、南至蔡家堡乡,区内海拔高程在2526-3200米之间,可解决西山、蔡家堡2乡3365户,17423人、19277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是互助县今年续建的最大民生水利工程。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截至目前,引水廊道建设已经完成,埋设主管道54.7公里,修建蓄水池9座,铺设入户管网154.7公里,实现水管入户1650户,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期盼的眼神、饮水困难的现状让李桃花心头格外沉重,也使现场的水利工作者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西山、蔡家堡两乡是互助县人畜饮水最为困难的地区,群众对饮水安全的需求十分迫切。我们在工程建设中全程跟进,严格进度、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年底前建成发挥效益,使群众用上放心水、安全水!

    群众利益无小事,饮水安全大如天。为了早日让饮水安全工程建成运行,造福广大干旱山区群众,互助县水利部门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四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程建设实施计划,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在工程建设伊始就派遣专业技术硬、责任心强的骨干人员全程跟踪监督工程建设实施的全过程,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及质量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安全协调推进。现场管理人员杨绍忠说:“这项工程是群众翘首期待的民生工程,水利部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我们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造福项目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