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上撒播绿色

24.06.2016  08:54
      6月17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漫漫黄沙在初夏阳光的炙烤下更显灼热,这里是几千年来沟通东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同一时间,相隔几千里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高级别对话正在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林业部长、国际组织代表相聚于此,共商丝绸之路生态保护大计。
   风沙肆虐“一带一路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占80%以上,低矮沙丘每年可移动二三十米。过去一千年,整个沙漠向南扩张了上百公里。新疆麦盖提县紧邻塔克拉玛干,如今已被沙漠三面包围。全县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沙漠面积就有1.37万平方公里。
  “一年365天,有100多天要刮沙尘暴。”麦盖提县英巴扎社区居民库尔班·艾买提说。库尔班·艾买提曾在沙地里种树,让他难过的是,才种上一两天,树苗就风干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26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所涉及的7个省份,是我国沙化土地集中分布的地区,沙化土地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5.39%。”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不单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蒙古、吉尔吉斯、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都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缔约方,都无一例外地遭受着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危害。
  “过去70年间,蒙古国沙地和荒漠草原面积分别增加46%和68%。77.8%的国土面积已经发生退化,其中9.9%已经严重荒漠化,6.7%严重退化,25.9%重度退化,35.3%轻度退化。”蒙古国环境绿色发展及旅游部国务秘书特森格尔博士忧心忡忡地说。
  “我们必须加强生态修复,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发展提供必需的生态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张建龙说。
   治沙有赖国际合作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60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不仅威胁粮食安全、恶化生存环境、破坏生态系统,还引发自然资源的争夺,造成武装冲突、政治动荡和饥饿贫困。为此,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4年6月17日通过《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截至2015年共有195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公约。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西部向中亚地区延伸,需要加强域内国家全方位的生态保护合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说。
  张建龙表示,“一带一路”沿线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是全球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将防治荒漠化和沙尘暴列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举措之一。2015年,我国政府发布《“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旨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推动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是我国全面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6月17日,我国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合作,举办了2016年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共同行动高级别对话,共同探讨生态修复模式。对话会后,参与各方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提出:开展沿线交通干线、城镇(绿洲)综合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推动内陆河湖流域的可持续土地管理;推动沙尘暴源区和路径区的沙源控制,提高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能力;加强沿线世界自然和文化遗址周边地区的生态维护和修复;采取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维护和加强沿线荒漠、草原和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鼓励发展沙区绿色经济,倡导土地复合利用,利用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保护沙漠景观免受破坏。
  各方商定将充分利用现有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机制,广泛建立伙伴关系,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战略和政策衔接与融合,反映共同关切,筹集资源支持;充分动员企业和民间部门参与,鼓励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利用金融和市场手段,吸引企业家投资沙漠绿色生态项目。
   科学治理势在必行
  “‘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一定要讲究科学。”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说。
  科学治理,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及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将把保护建设绿洲作为防沙治沙的中心环节来考虑,加大力度予以推进。”张永利说。
  科学治理与适度开发利用并不冲突。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沙区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资源广阔的优势,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培育沙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沙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沙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更好地促进当地农牧民就业增收,将有益于“一带一路”生态修复实现良性循环。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官厅村54岁的王汉旭,在沙地上种了20亩杏树,去年仅卖杏核就挣了2万元。张家口市林业局副调研员武云峰告诉记者,目前,张家口沙区林果总规模已达430万亩,有54万农民依靠林果业脱贫致富,林果加工企业达22家,年产值6亿元。据了解,在冀北、晋北、内蒙古等京津风沙源区,沙区牧草、中药材、林果等产业已全面崛起,治沙已成为深得民心的富民事业。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趋势已得到扭转。前不久发布的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逆转为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实现了连续十几年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
  “我们愿意通过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全面提升荒漠化地区生态保护和沙漠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为‘一带一路’沿线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技术支持和合作动力。”张建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