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区关爱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12.01.2015  21:52

      近年来,西宁市城北区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对残疾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着力打造五项工程,帮扶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一、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

      西宁市城北区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小桥、祁连路西、一机床、青工、泉湾等社区残疾人之家;在区中医院、马坊、二十里铺、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在北川河东路、欣乐、毛胜寺社区和严小、新民、晋家湾等村建成残疾人康复训练室。从而形成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依托、社区残疾人之家、村(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室为基础、居家托养为补充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二、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以“复明工程”、“助行工程”、“助听工程”和“儿童抢救性康复”为载体,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近年来,为260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白内障复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脑瘫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假肢矫形器配装、精神病防治等康复服务。实施辅助器具发放全覆盖,为全区各类残疾人发放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具2500多件。投资39.6万元,为7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卫生间、灶台等无障碍改造。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运作方式,采取公建民营的形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营模式,目前,已有400余名残疾人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等服务,有50余名智障、脑瘫及自闭症的残疾人接受日间照料、托养等服务。

      三、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制定《城北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试行办法》。通过与企业对接、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按比例安排就业、集中就业、扶贫基地、公益岗位、自主就业、灵活就业等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实现就业、再就业 840名。在小桥惠客家超市设立残疾人手工作品义卖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举办计算机、家电维修、掐丝唐卡、手工制作、盲人按摩等培训,使800余名残疾人得到职业教育和培训。组队参加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全省盲人保健按摩第一名、堆绣第二名、计算机第三名的好成绩。辖区340人(次)残疾儿童和学生享受十五年免费教育。通过爱心助学、彩票公益金项目助学的残疾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子女共有89名。

      四、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西宁市城北区区委、区政府以“普惠加特惠”的原则,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将城市农村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150元,实现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的统一,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生活救助体系,制定《城北区特殊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试行办法》,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对符合条件的1668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实行居家或机构托养,发放补贴117万元。为542人次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12.884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落实贫困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政府补贴政策。为530名残疾人免费进行体检。为90余户农村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为108户城镇残疾人申请廉租住房108套。全区共走访慰问74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送去慰问款物 26.82万元。

      五、满足残疾人精神需求

      关注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建立残疾人艺术人才库。购置服装、音响等器材,组建残疾人文艺演出队。以 “爱耳日”、“自闭症日”、“助残日”、“爱眼日”等节日为契机,举办关爱自闭症儿童蓝色行动、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残疾人手工艺作品展、鹊桥联谊会、残疾人文化周、乡趣游、残疾人歌咏比赛、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在残疾人健身周期间,开展棋类、球类比赛、趣味运动会、徒步走、残疾人慈善慢跑等活动。成立全省首家残疾人自行车队,代表青海省参加2013年全国残疾人自行车锦标赛,参加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残疾人邀请赛、香巴林卡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