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多大,图书馆就有多大
这样一座图书馆,你可以说它很小,小得只有二百多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场地;你也可以说它很大,大得在城市中无处不在,它就在你生活的社区里、就读的学校里、工作的企业里,甚至,就在你随身携带的手机里。
一个经费和藏书量都很有限,甚至不曾拥有固定办馆场地的三线城市图书馆,如何在与实力雄厚的省级图书馆的同台亮相中,办出自己的特点,找到相对优势?又如何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并获得认可,找到存在感,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多年来,西宁市图书馆的全体工作人员一直都在思考这些问题,他们用已经走过和正在行走的道路,为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
(一)
在笔者的记忆中,十几年前,在西宁的大十字,从新华书店位于北大街的后门进去,从古旧而幽暗的楼梯爬到三楼,有那么几间房间,总会摆着一些不算多的报刊杂志和图书,总有那么一些读者在静静地阅读——这就是当年西宁市图书馆的所在。
街道上人群熙来攘往,市声嘈杂,没有多少行人知道,在西宁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会有这样一座图书馆的存在,他们更不会知道,还有一些人在此闹中取静,忘情于书海之中。那情景,叫人不由得想起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西宁市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刚刚从特殊年代走出来的人们普遍渴求知识。“当时,西宁市图书馆应运而生,为人们拓展视野、了解快速变革的时代提供了信息和知识。很多人还是通过在此自修,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西宁市图书馆馆长王海山说。
到了2007年,因为房屋产权问题,西宁市图书馆搬离了大十字,几经辗转,最后落脚于西宁市麒麟湾公园内的一座小楼,至今其临时办公场地也只有200多平方米,比一个普通家庭的居住面积大不了多少。 “办馆条件有限,并不意味着就有理由无所作为。”王海山说,“近些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流动和延伸服务,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我们的愿景是:城市有多大,图书馆就有多大。”
(二)
力盟商业街是西宁市的一条高档商业街。5月上旬的一天,一些市民在此自行选择书籍,并自助借阅。登录,刷读者证,输入密码和图书的“架位号”,取书,打印借书小票,整个过程没有图书馆员参与,一切都由读者自己操作。
正在挑选图书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我家就住在附近,自从有了这个自助图书馆,无论是下班后还是节假日,不用去图书馆,随时都可以在家门口借书、还书,特别方便。据介绍,目前西宁市共有九台自助图书借阅机,分布在西宁市中心广场、省委家属院、金座晟锦小区、宁瑞水乡小区、铁路体育馆等西宁市四区的繁华商圈、街道以及市民小区内。
“‘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了图书24小时自助借还,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借还图书的时间限制,延伸了图书馆纸质文献的服务,能为读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图书借阅服务。”西宁市图书馆副馆长王玥说。
西宁市图书馆还在西宁地区创建了20家社区流动图书馆(站)、10家少儿分馆和3家农民工流动书屋,截至目前共投入纸质图书10万余册、14.3TB的数字资源,免费向居民提供借阅服务,全年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图书馆”。从2007年起,西宁市政府将“创建社区流动图书馆(站)”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予以支持。
不仅如此,阳光书吧、图书流动服务车、家庭书箱推广、省市图书馆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免费开放、夏都市民大讲堂、“文化西宁·书香夏都”全民阅读活动、“书香之家”评选活动……西宁市图书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只能在馆内借阅的服务模式,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城市的社区、学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农民工身边,初步形成了以西宁市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四区三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
暮春的一个周末,西宁市麒麟湾公园内,柳绿莺啼,春意盎然。在西宁市图书馆流动图书服务点上,工作人员正仔细地向读者介绍怎样从电子图书下载机上把图书下载到智能手机中。
无论承认与否,我们已经走入了一个电子屏幕的时代——无论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屏幕,还是那几乎人人离不了的手机屏幕,都得时时面对。在阅读时,很多人可以不需要纸张,但却很难离开电子屏幕。对于从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人来说,随顺时代的特点,随顺服务对象的需求,顺势而为就是最好的选择。西宁市图书馆在着力延伸纸质图书服务渠道的同时,把为读者提供各种便捷的数字化阅读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倾注了不少心力。
一些市民发现,在西宁市各区的一些大型商场、医院、社区等公共场所,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西宁市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期刊下载机。在全市40台电子图书期刊下载机前,读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将上千本电子图书期刊下载到手机里,随时阅读。
不仅如此,“西宁市图书馆”微信公共账号的开通,更让西宁市图书馆的读者们兴奋。现在,他们可以随时接收图书馆发布的新信息,掌握图书馆资源动态,通过文字、图片、语音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互动。值得一提的是, 2012年建成的西宁市数字图书馆,目前已有近20种数据库,包括电子图书140万册、期刊2000多种、2000余种电子期刊以及科普视频、名家讲座等数字资源,容量达14.3TB。读者只要办了“数字西宁”阅读卡,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该馆的电子资源,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观看视频资源,随时随地进入“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顺应时代,创新服务模式,小图书馆也可以有大作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西宁市图书馆打造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区县图书馆、少儿分馆、社区流动图书馆为成员馆,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电子图书下载机及公共电子阅览室为补充,“阳光书吧”为品牌,数字图书馆为虚拟服务的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西宁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们,让书香飘进千家万户,使市民能够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静下心来,捧起书本,以书香浸润灵魂,放飞思想,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而提升西宁的城市文化品位。
对于这样一座图书馆,你可以说它很小,小得只有二百多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场地;你也可以说它很大,大得在城市中无处不在,它就在你生活的社区里、就读的学校里、工作的企业里,甚至,就在你随身携带的手机里。(辛元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