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亟须建立
熊丙奇
今年研考“泄题”一事继续发酵。目前湖北共上报涉嫌考试违纪作弊307人。28日,培训机构海天考研宣称“2016命中政数英全部考题”,再度引发质疑。随后,海天考研澄清,押中的只是极少数原题、大部分题型和核心知识点,并非泄题。
在全国上下关注考研泄题案的背景下,考研培训机构宣称“命中政数英全部考题”,有人说这很“笨”,这不是不打自招吗?——一个考研机构,居然能把所有考题全部“押中”,这本事也太大了,而即便随后“澄清”只押中部分题,这也给司法机关破案提供了线索“引火烧身”。但如果再看目前的考研环境,就会发现考研培训机构并不笨,他们就是要大肆宣传自己的“本事”,以此招揽生源做大“生意”。要遏制培训机构押题、泄题,我国有必要引入两项基本制度,一是考卷筛查制度,筛查靠押题等手段提高考试成绩者,取消其考试成绩;二是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一旦查出培训机构卷入泄题等作弊案件,要对培训机构处以高额罚金,并吊销培训资质。
目前的考研培训市场的现实就是这样,有的考研机构收天价的培训费,不是有什么本事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是“承诺”学生可以“押准题”。这种“押题班”其实是考研培训的毒瘤,早就被质疑存在“灰色交易”,但却有旺盛的需求,让考研培训机构,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不择手段。不治理这种培训乱象,考研泄题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首先是“押题”,这在目前的考试中,似乎是培训机构、老师的本事,但对于考试评价来说,这就是丑闻,是采取非正常手段提高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并不能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今年,雅思、SSAT取消内地部分考生的成绩,原因就是这些考生采取“押题”的方式,获得了不正常的成绩,这对“押题式”应考培训是一次警钟,但是,由于这只发生在雅思这类国外考试中,而且,还有很多舆论对国外考试机构取消考生成绩“打抱不平”,加之对于国内考试,我国还未引入筛查机制,因此,用“押题”来吸引考生,还是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的手段。
针对“押题式”应考培训,我国的国家教育考试,有必要从维护考试评价的公信力出发,借鉴国外考试的做法,也对试卷进行筛查,取消靠押题、套题手段获得高分者的成绩,严厉对“押题”说不。当然,实施这一制度是有前提的,即考试重视评价功能。如果考试本身就不重视评价功能,那也就不在乎评价的公信力。“押题”思维也就会长期存在。
泄题当然是违法犯罪行为,承诺“押准题”的培训机构,在押不准题时,就会去搞题目,他们当然知道这是犯罪行为,但相对于犯罪付出的代价来说,利益诱惑太大——一个学生好几万培训费,成千上万学生收益就是几千万上亿。而针对利益部分,我国对参与泄题的培训机构处罚太轻,没有高额罚金,也没有取消培训资质以及限制从业的追加处罚,往往把个体和机构分开,只追究个别人的违法犯罪责任,这就更让培训机构铤而走险。对此,我国必须再出重拳,对于国家考试出现泄题,必须组织重考,而组织重考的成本,应由泄题的培训机构承担,且要求赔偿;与此同时,只要有任何人员参与泄题事件,都应取消培训机构的资质,同时对卷入泄题事件的人员做出禁止再从业的限制。这样的处罚,才能让培训机构老老实实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