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代表心怀感恩上“两会”

29.01.2018  18:09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陈郁 报道)“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对北山乡实施了整乡易地扶贫搬迁,几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只交纳了1万元,便拿到了县城安置新区的楼房钥匙,让我们从山里人变成城里人,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带给村民们的幸福生活。现在,大伙过上了好日子,就要懂得感恩,要始终牢记党的恩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1月26日,在省人代会海东代表团联团审议上,省人大代表李发辉情真意切的发言,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李发辉来自在海东市民和县北山乡牙合村。北山乡沟壑纵横,人居环境恶劣,耕地、水源等资源性矛盾突出。民谚“山高路陡土地薄,又缺吃来又缺喝”就是北山乡的真实写照。这些年,因“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北山乡容易搬的和好搬的农户已经搬完了,剩下的是最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硬骨头”。这部分人贫困程度普遍较深,乡土情结重,不愿意搬迁到离家远的地方。如果他们继续留在山上,仅靠那点山地,要实现同步小康根本不可能。

  2017年,民和县实施涉及6个乡镇23个村整乡整村搬迁安置。北山乡7村1455户4939人全部整体搬迁到川口镇史纳主片区、老城片区、川垣片区进行了集中安置,让村民们过上了全新的生活。“给我安置的78平方米的楼房只花了不到5万元就入住了,如果按照市价,当时我那套房子最少也得要20万呢。”1月29日,小组讨论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李发辉一脸感激地说道。

  李发辉今年69岁,1980年,时任牙合村村委会主任的他,是民和县人大代表,今年第一次当选为省人大代表。今年,很多年没来过西宁的李发辉带着感恩的心和村民的心声参加全省两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李发辉说:“党和政府千方百计把北山的群众从山上搬到山下,目的是让大家早日摆脱贫困,改善生活,过上好日子。现在大家住上了楼房,用上了天然气,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李发辉还说,要牢记习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话,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今年,我们将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实施甘沟等乡镇1254户4997人易地搬迁项目,加快推进县城、甘沟、马营、古鄯、官亭等5个安置小区建设。重点对生存环境恶劣、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距城镇和交通干道较远、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村社的贫困群众做到应搬尽搬。在规划建设中,把易地扶贫搬迁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保护、危房改造等项目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省人大代表、民和县县委书记杨海林告诉记者。

  李发辉和北山乡的脱贫搬迁只是我省精准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省在精准脱贫工作中迎难而上,精准发力,负重前行,合力攻坚,实现了525个贫困村退出、15.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0.3%下降到8.1%,7个贫困县有望顺利实现摘帽。2016、2017年两年累计13个贫困县摘帽,929个贫困村退出,27.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5.1个百分点。可以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让更多的“李发辉们”离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越来越近。

  据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介绍,2016年和2017年我省累计完成“十三五”搬迁安置计划的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预计到2018年底,“十三五”5.2万户20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有望提前两年完成。为确保搬得出、稳定住、能致富,切实把后续产业培育、转移就业作为先决条件,充分利用迁出地和迁入地资源禀赋,积极扶持培育扶贫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保证每个搬迁村至少有一项扶贫产业、每户有一项增收项目,从根本上实现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