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 强基础 谋长远 ——全省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省委作出加强“三基”建设战略部署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着力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谋发展促和谐,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的软硬件基础全面加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为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聚是一团火。在农村牧区,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像一团火种,燃起了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斗志;
散是满天星。在全省各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党组织建设深入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条上,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
创新组织设置增强工作合力农牧区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组织工作机遇,更新组织工作理念,各地各单位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进展有序,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为实现“两年见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基层党组织19690个,其中,基层党委1499个,基层党总支797个,基层党支部17394个。
创新思路,创新组织设置,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创新理念贯穿始终。我省农牧区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设置模式,通过“支部+专业合作社+农牧户”“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等模式,建立专业合作社5591个。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行“支部+X”模式,形成了都兰县“西旺矿业和上庄村联合党支部”、天峻县梅陇村“支部+合作社”等组织设置模式。
在国有企业,项目部和党组织同步建设,项目经理和党组织书记同时配备,党组织覆盖有效扩大。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也逐步扩大。机关、高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服务能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好的载体,不仅可以让群众更好的了解和参与,还可以发挥良好的品牌效应,推动活动往纵深开展。近年来,我省在加强“三基”建设中,始终贯穿着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服务能力的理念,并取得较好成效,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积极开展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组织、省级党建工作示范乡镇、示范村、省级党建工作品牌村活动。经过几年建设,全省83.6%的乡镇党委和81.3%的村党组织实现“五个好”,经省委组织部命名的省级党建工作示范乡镇43个、示范村128个、党建品牌村18个,州县组织部门命名的党建工作示范村502个。
在我省藏区,从省、州、县机关、企业等抽调万名干部,深入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专项活动,以“网格化管理、菜单式服务”为抓手,找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夯实了藏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执政基础;
在社区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探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服务群众,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积极推行社区“四有一化”,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社区党组织的网格化设置、扁平化管理、规范化运行方式,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强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各地扎实开展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工作,对确定的44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瞄准问题症结,通过查问题、建台帐,找原因、明方向,聚力量、破难点等有力措施,98%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现转化。
建强骨干队伍提升内部活力全省基层党组织面貌和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观
党员干部队伍的水平能力与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成效息息相关。近年来,我省通过强化骨干队伍、提升内部活力,全省基层党组织面貌和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观。
结合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共选配村党组织书记149名;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或班子不强的,从县直机关、乡镇党委政府下派232名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全省为4143个村配齐了班子,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好、干事能力强的优秀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达到2303名。
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先后出台了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和有基层经历的年轻干部到农牧区乡镇挂职、任职工作;加大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力度,对招录到省、州级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新录用公务员,有计划地选派到县、乡(镇)和村服务锻炼;加大对农村牧区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每年农村牧区党员培训面达97%以上,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党员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能力。2013年以来,培训农村牧区党组织书记25364人次。
对农牧区组织和政权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13年以来,通过宣传教育、增加编制、提高待遇、强化培训、对口支援等措施,着力构建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有效引导干部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
统一干部思想健全制度机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立干部工作务虚制度,首次面向清华、北大定向招录选调生,启动实施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四项工程”……2013年至2015年,我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3年,我省细化了青海好干部标准,建立了干部工作务虚制度,首次面向清华、北大定向招录选调生;
2014年,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四项工程”,为分层次统筹培养年轻干部奠定基础,同时,领导班子定期分析研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配备政策措施的完善,推动领导干部更好履职尽责。
2015年,我省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选人用人更加规范,选人用人满意度稳中有升;干部教育培训扩面提质,全省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6万人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力推进,进一步统一了干部的思想行动,增强了干部推动工作落实的本领。
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出台《干部选拔任用“三审二核二报”实施办法(试行)》,健全“带病提拔”倒查机制,探索开展家庭财产合法性验证,初步实现了干部任用全过程监督。积极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承诺践诺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推行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探索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农村牧区民主管理“三议一表决”制度等,增强了党建执行力。
政策不断创新引进培养不断加力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愈加凸显
人才是科技进步最主要的推动力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过去几年,全省人才工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取得了明显成效。
制定了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办法,推出“昆仑英才”计划和与之相配套的创新创业、专业技术、哲学社科三大类领军人才培养细则等一系列制度,人才政策不断创新。
人才引进培养不断加力,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人、“万人计划”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1人。不断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近五年已柔性引入3600余名各类专家服务青海,人才引进培养不断加力。
人才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23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已成为各行业骨干,人才”小高地“项目已培育49个科研领军人才和骨干团队,选聘的114名”昆仑学者“有力提升了高校教学科研水平。
人才推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1个国地联合工程中心,建成3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同时,发展中的产业园、孵化基地、人才金港等人才培养平台,加速了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目前,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1年的45.2%,增加到2014年的49.2%,呈稳步上升趋势。(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