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所在 新闻所向

16.02.2016  09:32

  青海新闻网讯 连日来,本报记者新春走基层,见证了太多的感动和温暖——从吉仁公司牵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牧民努力脱贫,到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地震后社会各界爱心涌动;从海东市平安区卫生院就医环境改善,到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村民搬进小别墅……青海,已扬起梦想的船帆,各族群众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是那样的坚定有力。

  春节期间,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捕捉实际生活中的生动事例、真实细节和动人场景,用手中的笔触和镜头,忠实记录振奋人心的生活变迁,展示“三区”建设的新成果新成就。弘扬了主旋律,激发了正能量。

  “百姓视角、民生情怀”,让记者不断感受着清新和喜悦,大家感叹:只有到基层一线,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听到群众的心里话。

  基层是国家和社会的毛细血管,最壮阔的变革在这里呈现,最新鲜的探索在这里展开。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新闻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之下,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意愿,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博学深思的理论修养,更要具备行万里路、访百家人的实践能力。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如今,工作条件大为改善、采访手段更为先进,更不能忘记深入群众“接地气”的传统,不能丢掉走进基层“抓活鱼”的做法。新春走基层,“走”是前提,“转”是关键,“改”是目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真正从心灵上缩短与基层、与群众的“距离”,用心去沟通,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用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使新闻报道植根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中,更加贴近群众。

  新春有期,走基层却无期。走进基层,深入群众,这是新闻记者记录伟大时代的职责所在,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密切联系群众的必然要求。我们相信,在走基层的实际行动中,新闻工作者一定能够和广大群众水乳交融,写出好新闻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