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河湟谷地上点燃科技的火种
青海新闻网讯 1月16日,迎着寒风,记者走进干净明亮的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楼,海东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苏铧烨刚从“两会”新闻发布会会场回来,说明来意,苏铧烨回想起当初促成海东和北京中关村合作共建的情形,不禁又是一番感慨和激动。
那是2012年的初春,时任海东地委书记的于丛乐率队赴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考察,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座谈。双方落座,于丛乐书记开门见山,从海东凭借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税收、土地、人才引进等方面优惠政策服务说起,描绘了海东未来美好的发展愿景,透露出海东借力中关村发展的期待。
郭洪主任全神贯注倾听,频频点头赞同。正是基于这次会面以及随后细致的调研,北京中关村和海东达成了共识,共同在海东建设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是中关村确立“国际创新中心”的一次实践,也标志着“中关村”品牌走出北京,拉开与西部合作的序幕。
同年6月,郭洪主任率200余名北京中关村相关部门及企业家代表,奔赴海东,在柳湾村的土地上为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奠基挥锨培土。自此,海东成为中关村在北京之外建立的第一个产业辐射基地。
坚持“跳出来,融进去”,是产业基地自成立之时一直在规划并付诸于实践的发展定位,并按照“跳出海东,融入全国”的发展思路,自觉融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兰西经济区建设,打造全省现代工业的核心区域之一。
建设的大幕徐徐拉开,历史的车轮开始加速滚动。四年的时间,现代化的办公楼与厂房竞相拔地而起,来自全球的人才智力在此荟萃,聚集博士30人以上,硕士50人以上,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7家国内顶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成功搭建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创意在提出,每天也都有新的变化。投资30亿元的“比亚迪动力锂电池材料生产及其回收项目”等一批支柱型项目陆续入驻,入驻企业青海仁一药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陈东立入选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海百能储能技术、青海明阳环保3D打印油墨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入驻企业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全省相关领域的空白……这里正在成为投资兴业热土。
而柳湾城市公园的存在,似乎也给了这里的人们一丝安逸。
当初,如何处理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摆在海东人面前的现实问题。而海东在建市之初,就确立了生态海东的建设目标,为此,海东市力邀北京大学园林与建筑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研究如何让流经这片土地的湟水河更清更亮。
最终,一条水系景观全长3.2公里,沿线绿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带状滨河公园成型,俞孔坚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生态循环的方式净化水质,再造了一条“会呼吸”的河流,这是通过科技与生态结合的手段,滋润城市之肺,再造一个有生命力、能流传千古的生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