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 兜底线 确保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九论学习贯彻全省“两会”精神
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基本,兜底线,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再次奏响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强音。
过去的一年里,面对财政收入增幅减缓的困难,我省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民生投入超千亿元,全面兑现了2014年初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青海底子薄、发展基础弱、区域差异大,改善民生的任务依旧繁重。
发展为了民生,民生连着民心。对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只有千方百计不断改善民生,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赢得各族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可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成为青海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成为推进青海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结合点、着力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当继续以民生工程十件实事为抓手,通过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效,让群众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要完善政策,拓宽渠道,加强创业型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技能培训,扩大就业创业;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采取政策补贴、产业增收、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巩固完善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加快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提高城乡居民低保补助标准和管理水平,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和流通效率,有效稳控市场物价;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农牧区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推进文化进村入户,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实施城镇公路支网和公交加密延伸工程,缓解“出行难”问题,优化人居环境;健全村和社区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基础条件。
“万事悠悠,民生为先”。收入高一些、物价稳一些,房子大一些、出门不堵车……面对群众沉甸甸的新期待,我们应当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确保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青海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