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 增强信心 坚决打赢扶贫攻坚硬仗
——省垣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集中全省之力推进扶贫开发,实现提前整体脱贫的战略目标,完成扶贫攻坚各项任务,指明了方向。日前,省垣社科理论界召开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重要意义、有利条件、主要任务、路径举措、组织保障等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现将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精准扶贫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杜青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省的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扶贫成效有目共睹。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按照中央要求,结合省情实际,就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快整体脱贫步伐进行了安排部署。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为更加有效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当前精准扶贫需要注意和克服以下问题。
一是需要注意和克服贫困户精准识别的技术困境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在统筹安排好精准扶贫过程中产生的组织、技术、人力、资金和政治等政策成本的适度控制的基础上,如何对一部分收入处在“贫困线”附近的“临界贫困群体”进行有效识别的问题。二是需要注意和克服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村的空心化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大量转移,一些贫困农户因为长年外出务工,很难参与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申请、评选、审核等工作程序,容易造成农户参与度不足。同时,由于缺少劳动力,很多以户为单位的发展项目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也是精准扶贫在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新命题。三是需要注意和克服精准扶贫过程中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兼顾问题。因为贫困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还包括健康、知识和能力等层面的贫困,而这种层面的贫困往往具有代际间长期传递的特征。经济层面的贫困通过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容易在短期内取得成效,但健康、知识和能力等层面的贫困往往需要长期且持续的帮扶才能看到成效。因此,精准扶贫的政策设计在帮扶、管理和考核等环节不仅要考虑经济层面的短期帮扶措施,更需要统筹考虑健康、教育、技能等层面的长期帮扶措施,最终阻隔和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构建“三位一体”扶贫攻坚新格局
青海大学李双元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把主题聚焦扶贫攻坚,并提出了提前一至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战略任务,这是省委贯彻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关键举措,符合民意、振奋人心,对于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为了开创扶贫攻坚新局面,就必须抓住重点,精准发力,形成合力,做到有的放矢,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支撑、相互呼应,构建“三位一体”扶贫攻坚新格局。第一,在摸清底数,解决“扶谁的贫”的问题上下功夫。必须逐村逐户摸清贫困状况,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实施“靶向疗法”。要把摸清底数作为一条制度红线来执行,才能真正解决“扶谁的贫”的问题,也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在科学规划,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上下功夫。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各级政府要切实做好村庄发展规划,整合资金,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强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第三,在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扶贫的活力和动力”问题上下功夫。一是在制定扶贫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使用时,始终做到坚持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贫困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贫困群众的各项权益,让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二是强化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从扶贫对象脱贫状况和发展能力、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使用等方面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并将扶贫开发绩效作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从制度上坚决杜绝“数字脱贫”。三是加强脱贫人口反弹评估,建立倒逼机制,真正做到“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取得实效。
只要抓住扶贫攻坚的重点,并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就能切实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扶贫攻坚新格局,开创扶贫攻坚的新局面,也一定能够实现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青海省委党校王亚玲
青海提前实现整体脱贫奋斗目标,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1、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明确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改变由主要考核地区GDP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坚持既看眼前又看长远,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考核内容、评价方式和操作规程;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把扶贫县领导干部的政绩,升迁与扶贫绩效挂钩,严格奖优罚劣。
2、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实现扶贫对象+贫困成因,精准扶贫。通过精准扶贫、靶向疗法等创新举措,解决“扶谁的贫”、“谁去扶贫”、“如何扶贫”以及“用什么去扶贫”一系列问题。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把减贫目标分解落实到户,并将扶贫措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与之挂钩。
3、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在现有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可分期分批安排,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明确驻村工作队(组)的职责,向贫困村全面选派第一书记,强化村“两委”班子,扭转目前存在的“挂职不到位”、“出工不出力”等现象,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水平。通过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
4、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在充分发挥政府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要聚集各方资源,积极探索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的有效衔接,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资源整合,资金捆绑;定点扶贫帮扶单位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经济项目、开展技术培训等,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对口扶贫要增强帮扶力度,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的“大扶贫”的格局。
加快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青海省政府研究室谢宝恩
加快整体脱贫步伐,既要着眼未来,又要立足当下。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全会以“六个着力”进行了安排部署,“六个着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把握。在稳增长方面,要抓住国家加大对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投资力度的契机,实施一批利长远、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投资的“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强化农牧业基础支撑作用,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确保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在调结构方面,要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调存量和优增量的结合点,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在促统筹方面,要强化新型城镇化的牵引作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全面改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农牧区饮水安全等重大民生工程,实施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使全省各族人民更广泛地参与发展过程、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在扩就业方面,要发挥创业带就业倍增效应,优化创业创新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小微企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强经济微观活力的积极作用。要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困难人群的就业援助,推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提升就业保障水平。在强改革方面。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金融保障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社会、民生、生态等领域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要牢牢把握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巩固出口快速增长良好势头,不断提升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在抓落实方面,要建立项目和工业两个工作协调机制,对关键任务、硬性指标定期督查考核,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做好运行调度和要素保障。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关口前移,加大与国家部委的沟通对接;又要重心下移,与基层、企业“零距离”接触,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筑牢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青海师范大学许光中
青海是一个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目前尚有53.97万贫困人口,且大多数居住在干旱山区和高寒牧区,最贫困的地方一般也是基层组织最薄弱的地方。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筑牢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层战斗堡垒,是促进和保证扶贫攻坚目标全面实现,从而有效完成中央提出的脱贫工作目标的关键所在。
要筑牢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层战斗堡垒,首先要完善基层组织,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强化领导能力。要按照骆惠宁书记在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的部署,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要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着手,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要向所有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强化领导力量,使其在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要强化学习,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经济社会激烈变化的形势,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阵地作用,认真抓好对基层在职领导干部的理论培训,认真、及时宣讲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提升贫困地区干部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能力。使其能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探寻脱贫方式,带领群众多渠道实现扶贫致富。第三要吸纳新人,提升贫困地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基层组织要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组织、协调和发展的能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把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科学管理能力、群众基础好、思想上进的青年精英、回乡大学生选拔进基层组织,要把他们培养成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和基层组织的中坚力量。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管理,通过任期制、年度发展目标考核制等办法来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增强导向引领,把扶贫攻坚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课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鼓励、引导广大干部和各类人才投身到扶贫攻坚中去。
坚定提前实现整体脱贫信心
青海民族大学绽小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发力,统筹做好稳增长、抓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减少贫困各项工作,经济总量持续攀升,承前启后地深入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缩小与全国总体发展水平差距,“三区”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2301亿元,增长9.2%;地方财政收入252亿元,增长12.3%,总财力达到15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3元、增长12.7%,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53.97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始终把社会经济总体发展带动加快扶贫的步伐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谋划和推进,加大了资金投入,实施了重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以经济联动发展为核心,提升了全省整体经济实力。克服在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压力,立足于国家战略和藏区的整体利益,立足能源开发、产业发展、旅游合作、信息资源共享等诸多领域,有效集聚和配置了各类资源,创新了合作机制。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作用增强,呈现三大工业园区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态势。二是以生态联动发展为保障,构筑了高原生态屏障,治理区域增绿增水增收效果明显。三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联动发展为突破口,夯实了区域协作基石,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各地结合青海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的形势,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巩固扶贫对象温饱成果、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强化培训、扶持产业多管齐下,扎扎实实地进行了扶贫开发攻坚战。投入财政扶贫资金逐年提高,扶贫效果明显。我省快速发展的各种经济形势奠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的坚实基础,全省各地也由此坚定了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信心。
提前整体脱贫的重大意义
青海省委政研室张继宗
加快整体脱贫步伐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全省与贫困决战、向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坚强决心。
提前整体脱贫,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青海的成功实践。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青海实践好,关键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总体展开。而从我省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是“贫困问题”。存在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社会力量参与不够、集中连片贫困与点状分布贫困、区域开发力度不小与减贫效果不突出、扶贫成效充分显现与巩固提高跟进不够的并存现象。解决好这些困难,既需要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不动摇,也需要运用改革的办法、采取法治的措施,更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也就是说,只有把“贫困问题”解决了,我们才算是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青海实践好了;只有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我们才能有效推动“贫困问题”的解决。
提前整体脱贫,事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和拓展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和拓展好,必须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正确方向。到2014年底,全省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53.97万人,虽然绝对量不算大,但都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任务相当艰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贫困人口享受不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势必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因此,能不能实现贫困人口的提前整体脱贫,关系到是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关系到能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和拓展好。
提前整体脱贫,事关增进困难群众的民生福祉。“十二五”以来,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水利、居民用电、生活饮用水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大多数贫困人口仍居住在干旱山区和高寒牧区,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还比较多。当前,贫困群众更加期盼同步小康,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提前实现整体脱贫,消除绝对贫困,既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也必将使各族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以“三严三实”推动扶贫攻坚任务落实
青海省委组织部周学武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彰显了省委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加快整体脱贫步伐,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把“三严三实”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从严从实强化责任,打造扶贫攻坚的满意工程。强化扶贫攻坚工作责任制,把扶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民生工程,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带头安排部署、带头驻点联系、带头调研督办,扑下身子带领群众脱贫。当好“一线总指挥”,对扶贫目标、资金投放、组织动员、落实进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分年度细化工作具体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扶贫攻坚坚持不懈推进、一张蓝图干到底。
从严从实考核奖惩,树立扶贫攻坚的正确导向。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考核评价扶贫攻坚成效的主要指标,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实行扶贫攻坚专项目标管理,制订考核和问责办法,促进贫困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减贫脱贫步伐。在扶贫主战场上考察识别使用干部,对在贫困地区埋头苦干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扶贫攻坚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视情况进行约谈提醒、诫勉谈话,督促整改;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调整。
从严从实打好基础,巩固扶贫攻坚的战斗堡垒。选好配强带头人,把政治责任强、法治观念强、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党员选派到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实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工程,加大大学生村官、返乡学生、复转军人担任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的力度。提升贫困村的经费保障水平,加强贫困村活动阵地建设,积极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建立省州县机关单位与贫困村固定结对、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的工作机制,推动各种要素向扶贫工作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