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都:开启城市对外交流实践新篇章
倾力打造“世界凉爽城市——西宁”品牌,拥有了首张城市国际名片;连续五届举办“夏都国际论坛”,架起西宁与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成立西部首个公共外交协会,依托地缘优势开展公共外交走在中西部省会城市前列。
两度荣膺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最高奖项“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被国家外交部授予“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突出贡献奖”;首次引进国际旅游专列,首开西宁赴美民间交流合作;利用华侨资金建立全省首个国际友谊林;国际友城数量从4年前的2对增加至现如今的18对……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个个的率先手笔与高含金量的奖项,手牵开放、自信、务实的西宁大步走来。
全新理念高位谋划
长期以来,偏居一隅的西宁对外开放交流步伐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宁人深刻地认识到:大开放、大创业、大发展、大和谐,对外开放交流必须向深层次、务实化迈进,要有大开放的气度、作为和环境,让西宁更加“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开放格局。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0年,市政府在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的情况下,成立了西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并提出外事侨务工作要为全市“大开放、大创业、大发展、大和谐”服务,要服务好国家的总体外交,服务好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好西宁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好全体市民。
敞开迎客之门,尽情相拥友谊。同年6月,在青海最美丽的黄金季节,经省政府批准,西宁市政府在青洽会上举办了首届“夏都国际论坛”。来自日本、韩国、荷兰、越南、丹麦、泰国、安哥拉、俄罗斯、古巴、菲律宾、美国11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官员和友好人士,就西宁市拓展国际民间友好交流,扩大经贸合作等方面进行研讨。自此,每年的青洽会上,“夏都国际论坛”已经成了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
尤为自豪的是,紧紧抓住国家“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区域地缘优势,让西宁的清凉夏都品牌效应在国际间不断扩展,打造“世界凉爽城市——西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在抽调专人成立课题组前期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今年6月11日,“夏都国际论坛暨凉爽城市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鲜明亮出“世界凉爽城市——cool city西宁”这一城市国际品牌。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予波向国内外嘉宾隆重推介世界凉爽城市品牌,并期望以“凉爽城市”为媒建立国际城市多边合作机制,推进西宁同国内外友好城市的建设、交流和发展,开启西宁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时间,中外学者、国际友城嘉宾、中外游客对“cool西宁”赞誉有加、向往有加。
连续五届的夏都国际论坛邀请世界各国的友城要员、专家学者及民间友好人士,部分国家驻华使馆官员等400多人参会,近50多位中外代表在论坛上发表了论文和报告,推出了30多个双边、多边务实合作项目,提高了西宁的国际知名度,推动了西宁市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加快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友城缔结拓宽渠道
年初,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宁市国际友好城市工作的意见》。截止目前,与西宁市建立国际友城和友好关系的城市和地区已由2009年的2对发展到了18对。
西宁市在友城交流的大潮中尽情遨游,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及“立足周边,面向发达国家,联系世界各地”的工作思路和“态度积极、步骤稳妥、友好当先、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广泛开展了同世界各国友城间的友好交流,先后与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市、韩国的大田广域市中区、韩国全州市、英国普雷斯顿市、美国犹他郡、尼泊尔帕坦市、土耳其埃迪尔内市、安塔利亚市和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等开展了经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务实合作,分别组织了赴韩国、英国、美国、俄罗斯、丹麦、日本等地的文化、体育、经贸及旅游交流活动。交流范围涵盖了市属相关单位和区县、乡镇、国有、民营企事业单位,国际友好城市已经成为西宁开展国际友好往来的主渠道。
西宁及青海部分国际旅行社、民间友好团体也与不少国际友城签订了经贸、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协议并积极开展了相关交流与合作,极大地调动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西宁市还与日本枥木县,美国犹他郡开展了中学生交流、干部培训、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与务实合作,加深了了解,加强了友谊,促进了往来。
依托“夏都国际论坛”和国际友城载体,精心策划市领导高层出访和赴国外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了对外经贸、文化、科技及青少年交流等,面向国外媒体和公众,扩大宣传,讲好西宁故事,树立了西宁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同时积极开展了对国外在宁人员的服务和西宁市出国(境)人员的公共外交教育,成立了公共外交协会和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在城市对外交流合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公共外交经验。
外事服务务实之举
将2014年定为外事服务年,西宁市政府根据全市外向型企业的需求,及时出台了《西宁市外事为企业服务办法》,开展了“利用外事资源服务百家企业”活动。邀请各国外宾参加西宁市的各项国际交流活动,大力开展国际贸易和项目合作,从组织企业赴海外营销、引进国(境)外智力、海外招商引资等十多个方面全方位开展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服务活动。
自2012年8月以来,西宁市湟源丹噶尔皮绣研制开发有限公司、西宁市鑫源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大通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民营企业先后与尼泊尔企业达成贸易进出口和文化交流协议,已成功出口粮油、建材等商品,贸易交易额超过数千万美元,尼泊尔企业投资4000万元在西宁市湟源县建立了旅游商品加工基地。借助国际友城渠道,青海高原特色的压榨菜籽油、红皮马铃薯首次出口至尼泊尔。民间机构西宁市经济发展促进会还在尼泊尔设立了为企业服务的事务所,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青海省及西宁市对南亚国家的交流,推动国际民间交流与往来,提高城市国际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西宁市在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和最具活力的城市作用,今年9月,市政府组织代表团参加了在西安市召开的以“携手合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繁荣发展”为主题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圆桌会。西宁和与会的西安市、乌鲁木齐市、阿斯塔纳市、塔什干市等20个中外城市签订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深化合作发展备忘录》。
12月上旬,市政府组织商贸、旅游及国际友城交流代表团赴丝绸之路沿线的尼泊尔、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六个城市开展贸易、文化、旅游、友城项目对接和城市合作访问。与土耳其安塔利亚市、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签订了《城市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和《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初步达成了在西宁市建立土耳其商城、南亚商贸城;开通西宁—加德满都旅游包机;与国际友城联合开展“西宁市民游国际友城”活动;西宁市蔬菜出口尼泊尔在帕坦市建立蔬菜种植基地等方面的项目合作意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西宁正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定位自己、发展自己,向世界敞开胸怀!(韩惠朋 黄晓姝)
开放的胸怀与气度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开放是一种姿态,一种思维,一种胸怀,一种气度,是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和生态条件令世人关注。作为省会城市、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在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担当了重要角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进程中,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有力地提升西宁的国际化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良好形象。
开放合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一个区域的发展要有放眼全球的胆魄和战略眼光。无数事实表明,开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视野的宽广,决定发展的格局。伴随着全省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备受瞩目。而三江源保护工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夏都国际论坛、青藏铁路建设、中国夏都旅游品牌打造以及诸多的国际赛事与节庆活动等方面,为宣传展示青海、树立中国形象加分不少。
当前,青海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西宁亦步入推进跨越式发展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历史使命,更加需要我们加快对外开放,以开放的胸怀、开放的气度,与世界相拥、放宽视野、站位高远,以开放的姿态,开放的智慧,谋划新一轮进步与发展。
因为,当今的开放已从单纯地打开国门之意,上升为全球意识、世界胸襟之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触角和市场体系的张力得到了无限延伸,开放的市场经济、开放的社会需要有世界眼光,需要开拓进取的精神,更需要心态的开放、思想的解放。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把西宁和青海的发展放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时代变迁的机遇中,去定位,去谋划。
把开放作为一种胸怀,推窗放入大江来;把开放作为一种力量,破浪前行入海去,把开放作为一种气魄,攻坚克难奔小康。突破思维的“河涌”,迈向开放的“海洋”,当成为新时期青海人再创辉煌所必须具备的胸怀与气度。(惠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