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多元化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在金融业的积极主动作为中,上半年我省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融资成本逐步下降,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扩大,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支持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6月末,第一产业贷款余额31.8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同比增长24.9%;第二产业贷款余额1850.8亿元,比年初增加39.9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贷款余额1848.1亿元,比年初增加133.9亿元,同比增长16.2%。此外,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比年初增加43.7亿元,同比增长41.1%;小型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3.6亿元,同比增长19.1%;微型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0.9亿元,同比增长24.3%。
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三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对此,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组织建立了青海省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最近的利率调整和房贷新政实施过程中,房贷新政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现象得到改变,贷款利率明显下行。6月末,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了63个基点,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双轮驱动”格局。上半年,全省企业利用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实现直接融资156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03.3亿元,发债利率在4.52%-5.51%之间,成为继银行信贷之外我省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提供助力,增强金融机构放贷能力。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累计四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省支持“三农”、小微企业达标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降低3个百分点,释放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可用资金16亿元。6月末,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59.6亿元,同比增长30.9%;再贴现余额18亿元,同比增长23.3%,注入金融机构的基础货币达77.6亿元,有效缓解了地方法人机构因存款增速下滑导致的资金紧张,增强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放贷能力。(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