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寻梦结硕果——我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共享优质资源

31.10.2017  21:40

  10月26日下午第二节课,共和县中学八年级数学教师马国才正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的各种功能,给学生们讲《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动手操作,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就把传统教学中比较枯燥的内容轻松搞定,同时助推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马国才说。这是记者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现场培训会上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信息化从基础设施与信息化环境建设、体制机制、融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的实施,全省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宽带从2012年的不足17%提高到83%,配备班级多媒体设备占总教学班级的98%,新建计算机教室1452座,生机比、师机比分别达到9.7 %、37.2%。为798个教学点配置了硬件设备及数字教学资源,初步解决了教学点师资力量匮乏、课程无法开足开齐问题。 “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在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中已成常态,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省教育厅副厅长董林说。

   城乡学生实时同步共上一节优质课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哪个同学来告诉老师,我们在前面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厘米、分米、米……”学生们跟着电脑里的老师,高声回答问题。27日上午,位于青海湖畔,距县城67公里的江西沟民族寄宿制小学三年级学生与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学生一起,利用“专递课堂”同上一节双语数学课《毫米的认识》。

  “专递课堂”,指的是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专递课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它为教学点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提供了又一种全新的方法,让均衡教育不再是梦想。

  记者在现场看到,教师把学生分为6组,每组4人,学生们与电脑里的老师实时互动,举手回答问题,一起做游戏,虽隔着遥远的距离,却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江西沟民族寄宿制小学校长仁青多杰介绍,以前老师们常常是一间屋子一块板,一张桌子站一天,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说一天。2013年以后,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和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所有教室全部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修建了一间计算机教室和一间录播教室。学校与县区优质学校开设专递课堂,很好地解决了开不齐、开不足课的难题。

  西宁市实施集团化办学远程互动名师专递课堂录播教室建设,有力支撑集团内学校每周1—3节远程互动教学课常态化开展,并组织13个学科基地进行远程互动教学引领,开通名师课堂、同步课堂,实施一校带多校,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走进西宁市城西区行知小学,泛在学习无处不在。每一种花草树木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证,它就是二维码,扫描这个二维码,你就可以了解到这棵树栽种时间、生长习性、药用和经济价值等。二维码不仅仅用在树木上,他们还用在了学校管理和教学中,课堂上学生只要用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行在线答题或学习。“比起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抽查、逐个批改,平板电脑的应用提高了效率,电脑还记录了学生的思考过程,更有利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而因材施教。”数学教师陈淑珍介绍道。

  随着科技发展,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丰富便捷。如何调动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科学求知精神,成为教育界最关注的问题。城西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春平认为,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学校、课堂更有活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省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教育信息化,成效已初步显现。比如,海北藏族自治州在充分应用好“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青海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把教育信息化应用作为共建共享的区域性资源平台和具有地方教育教学特色资源的重要补充,“海北教育云平台”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共和县从2015年开始以“智慧城市”建设和“宽带青海”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目前全县所有的中小学都建起了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率100%,家长、老师及学生都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掌握教育动态,同时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快捷方便。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有效补充。在具备网络条件的中小学校,广大教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战场,充分依托省级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在互联网条件下利用数字资源的日常备授课活动,借助优质资源与信息技术,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果。逐步呈现出“课堂用、经常用、人人用”教学化应用新常态,教师教育化素养通过先进的网络条件有了大幅度提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培养一支掌握信息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和管理队伍,我省组织省内1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开展了四轮《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总课题的课题研究,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特点分别设立子课题,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实验,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各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教学模式、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发了各类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取得了一批可喜的实验成果。

  全省在重点实施教育信息化“3134试点工程”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同时,积极推广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和经验模式引导,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载体,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通过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目前我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进展迅速,各级管理员帐号已经全部激活,16156名教师注册了帐号,55589名教师报名参加活动,累计晒课39902节,2015至2016年度,81节获得部级优课。

  董林介绍,以省级数据中心为依托,建成了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学生、教师、资产、资助、校舍、学前教育等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多项应用系统。省级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为全省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资源汇聚与上传下载、交流互动、备课授课等服务,覆盖学校1053所,教师利用率达到78%。逐步呈现出“课堂用、经常用、人人用”教学化应用新常态。同时,通过国培、省培信息化项目,共培训校长、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幼儿教师94164人次,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赵静)

  [1]  [2]  下一页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