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旦湖畔唱响最美的和声

22.09.2016  19:10

  青海新闻网讯 “喂,是李海峰吗?你的医保费已经为你代缴了。”“薛主任太感谢你了……”这是大柴旦工委锡铁山镇矿区社区居委会主任薛菊萍和锡铁山镇企业员工李海峰打电话的一幕,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员工,该镇社区往返140余公里,无偿为居民代收、代缴医保费并代办报销医药费等相关事宜,实实在在给居民和企业职工办了一件好事。

  近年来,大柴旦工行委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地区作为加快柴旦转型跨越发展、推动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始终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呈现出全社会广泛参与、各领域积极作为、广大群众合力推动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改革红利惠及民生、民族关系巩固发展、宗教工作务实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明程度大幅跃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大柴旦,蒙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位于我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北与甘肃阿克塞县接壤,是海西州的“北大门”,行委驻地柴旦镇海拔3174米,居住有汉、哈萨克、回、蒙古、藏、土、满、撒拉等14个民族,总人口1.5万,少数民族以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居多,少数民族人口1578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8.03%。

  大柴旦工行委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把大柴旦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以创建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将创建工作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研究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达标考核命名办法》,推动创建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形成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格局。

  大柴旦工行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规划实施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初步建成了锡铁山、饮马峡、柴旦三个工业集中区,基本形成了煤炭、盐湖化工、有色金属、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4%,创造了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奇迹。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48亿元,是2010年的1.5倍,人均GDP达25万元,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4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是2010年的1.7倍,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随着资源开发企业的入驻,大柴旦工行委积极转变观念,在加大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社保等方面投入力度的同时,围绕企业发展解难题,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体现大服务,为加快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柴旦以“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为目标,遵循“着眼城镇定位,严格城镇规划,拓展城镇骨架,完善区域功能,突出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位”思路,高原精品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今年新建的20栋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填补了大柴旦无蔬菜基地的空白,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在柴老人养老补贴、残疾人冬季取暖费补助、旅游业奖励扶持办法等一批具有柴旦特色的利民惠民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实施,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走在了海西前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柴旦工行委不断深入开展创建工作进家庭、进社区、进乡镇、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寺院等“九进”活动,加强学习教育,动员全员参与,大办好事实事,把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正是因为有了和谐的土地,自然也生长出了团结的花朵。在美丽的大柴旦湖畔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助人为乐,上演了一曲曲动人的最美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