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湟鱼洄游奥秘 游大美青海绝景 湟鱼洄游“诉说”青海湖大生态向好

12.06.2015  11:23

  青海新闻网讯 距离中央电视台、青海卫视直播《湟鱼洄游季探秘青海湖》大型新闻节目已经过去一段时日,但由此在社会上引发的对青海湖水、鱼、鸟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的关注,在持续发酵增强。

  水是鱼赖以生存的基础。湟鱼洄游,见证青海的守护力,诉说着青海湖流域生态不断向好。

  回望保护之路,我们看到的是从国家到青海的坚定决心。

  2008年5月,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实施。这一建设总面积2.96万平方公里的工程,覆盖刚察县、海晏县、天峻县、共和县以及三角城种羊场、青海湖农场、铁卜加草改站、湖东种羊场4场站,涉及湿地保护、退化草地治理、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态林建没、河道整治、生态监测体系建没等八类项目。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各项目市县政府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实施。截至目前,退化草地治理、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四大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已完成,生态监测和交流培训工程建设正在实施,总体进展顺利。

  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综合技术组生态监测报告显示,项目实施以来,青海湖流域自然区域草地植被总覆盖度大幅提高,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治理区草地的植被群落高度、盖度、生物量与对照区相比均有所增加;森林样地的郁闭度和蓄积量呈正增长;沙化土地监测样地生物量和植被高度较上年分别平均增长40.97克/平方米和3.8厘米;青海湖流域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总量相比偏多99.3%。

  还有一项为青海湖“量身”定制的测绘高新技术,正在对青海湖湖区面积及周边生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据省地理信息测绘局负责人介绍,“青海湖流域湖泊面积和草地变化监测”项目得出青海湖当前最新面积:2004年以来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加,2014年6月达到峰值4372.94平方千米。

  岁月见证,经过多年的有效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在好的大生态下,青海湖裸鲤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有关部门加大建设裸鲤产卵场地、增加人工增殖放流,以及渔政管理设施的投入和对青海湖水资源的监测力度,使湟鱼资源量出现了逐年上升的喜人变化。

  “保护生态,保护青海湖,保护湟鱼”。放眼青海,如此共识和行动,已蔚然形成气候。

  新闻链接:

  沙柳河畔护鱼忙

  本报记者/芈峤

  春夏之际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有着青藏高原特有的山花烂漫。就在这样的季节,游走沙柳河河畔,会看见数不清的黑色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鱼鳍塞满整个河道。此时,整个河道流淌的不是水而是鱼,当地民众称这种现象为“半河清水,半河鱼”,这种奇观也仅在此才能看到。

  沙柳河河道共116公里,是湟鱼洄游产卵的重要通道,曾经一处供人畜饮水的水坝阻断了湟鱼洄游产卵之路。2009年,刚察县政府与相关部门,通过修建阶梯式、缓进式、开放式的过鱼通道,打通了洄游之路。再加之每年鱼苗的放生,沙柳河很快恢复了洄游的壮观景象。

  今天,沙柳河畔汇聚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刚察县政府连续多年举办观鱼放生节。每年6月至8月,来此放生的民众如约而至,规模也不断扩大。据统计七届观鱼放生节参加人数达75万人次,放生不仅宣传了保护湟鱼的重要性,也随之带动了刚察县生态旅游,去年一年刚察县接待游客93.8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