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这五年,穷卡阳奔上小康路!

03.10.2017  00:10

第一次听说“卡阳”,是几年前在外婆家听一个姨奶奶提起的,她说湟中县的卡阳村穷得叮当响,没有几间像样的房屋可以遮风挡雨,村里大多数人都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有点条件的都跑了出来,而且地处脑山、交通闭塞,想要“咸鱼翻身”简直就是白日做梦,谁要是把女儿嫁到卡阳就等于推到了火坑里。那是我对卡阳最初的印象,之后全无交集。

直到今年夏天“卡阳花海”一夜之间刷爆了朋友圈,我才又回想起当时那个姨奶奶绘声绘色的神情。可是两个“卡阳”是一个地方吗?

朋友圈里的卡阳,鲜活、靓丽,生机勃勃,漫山遍野竞相开放的非洲菊、格桑花,绚烂夺目,让人心驰神往。姨奶奶说的“卡阳”土薄屋陋,穷困潦倒,让人避之不及,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为了查证,我打开网页输入了“西宁卡阳”,才知道在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西宁市委组织部选派民营企业家鲍武章为第一书记,选派优秀干部为扶贫工作队队员,发挥组织和资源优势,将企业发展、惠民政策与贫困户有效对接,在卡阳发展起了以“乡趣卡阳·高山牧场”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业,并辐射带动种养殖、农家乐、景区务工等产业发展,形成了具有卡阳特色的党建扶贫模式。

如今,在联点单位西宁市委组织部和“明星”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卡阳村不仅摘了“贫困”帽,成为了全省首批脱贫致富村,而且凭着“企业家+驻村干部+村党支部+农户”的卡阳党建扶贫模式,成为了精准扶贫圈的“网红”。确定此“卡阳”正是彼“卡阳”!我的内心深处不由得为这个素未谋面的“老朋友”高兴起来,决意去卡阳瞧瞧。

到卡阳了”,我的思绪被朋友略带兴奋的声音拉回,雨后的卡阳犹如一朵出淤泥的荷花,显得格外清新、明艳,村间道路平整洁净,犹如一条飘带通向家家户户,整洁的新农村院落,有序地排布在道路两侧,村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懂得“商机”的村民们在广场周边支着各类摊点,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四邻八乡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文化广场,拉着家常,锻炼着身体……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我的内心不禁感慨,“这五年,可真好,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自信,连穷卡阳也奔上了小康路。真好!

徒步来到卡阳村民戴老黑的家——老黑自助扶贫农家乐,只见,崭新的农家小院,打理得整洁有序,家电一应俱全,已经脱贫致富的戴老板对党、对第一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驻村干部的感谢溢于言表,视我们如亲人般端茶让座,拉起家常。从老戴和驻村干部那里我们得知,卡阳村原属于脑山地区,全村农户256户,956人,人均耕地0.13公顷。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农作物种植单一等诸多因素,全村很多村民都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30人。

2015年,决战精准脱贫冲锋号吹响后,市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鲍武章与村两委班子立足现有条件,以党建为引领,积极为卡阳村脱贫致富想方法、理思路、找门路,协调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建设卡阳乡村旅游公路、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开办扶贫农家乐,并通过景区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收入……两年多时间,便带领全村44户贫困户全部光荣脱贫摘帽,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能人带头、发展生态旅游、助力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如今,扶贫旅游公路铺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都忙着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民的精神面貌、文化生活也都得到了彻底改善。“那些没钱买炭火、没钱看病、害怕过冬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自家不仅经营着农家乐,还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为妻子办理了残疾证领取残疾补助,旅游旺季家里的闲余劳动力也能到景区打工挣工资,年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驻村干部也向我们传授脱贫致富经”。谈话间,老戴迎来串门的邻村亲戚,来和老戴取致富经,筹划着也在自己村开个简单的农家乐,增加收入。

在随驻村干部一同走访农户家的过程中,我们沿途看到村里新旧村容村貌的对比图,才发现姨奶奶的说辞其实也并无夸张。卡阳的今昔,让人感叹。

正在宰杀自养猪的农户老王,看到我们便远远地高声招呼驻村干部:“老顾,你来看看我这猪多好啊,这可是我今年杀的第三头猪了!”原来交通便利后,卡阳村的绿色食品也都有了销路,村里养殖的土鸡和猪如果不提前预订根本买不到,销路十分紧俏。走进农户老李家时,老李正在钻研酿酒技术,见到我们进来,赶紧起身迎客,笑开了花地说:“今年一家人从初夏忙到年末,真的是忙得团团转啊,也没时间请你们来家里坐坐,来得刚好,来尝尝我刚酿的新酒……”。话音未落,便在四个小酒杯里倒满了自酿酒。“不过忙点挺好,忙了才能脱去穷帽子,忙了才能富起来”,被问及为什么想到了钻研酿酒术,他回答说:“之前家里就有酿酒的技术,但是那会儿交通不便,村里穷困,人也犯懒,这手艺就撂下了,可是这两年精准扶贫,党和政府都想着法儿带大家脱贫致富,我们当然也不能干等着。老李酿的酒不辣,反而有一丝甜,唇齿间弥留着幸福的味道。

从老李家出来,一天的卡阳之行,很快就要结束了,恋恋不舍地继续行走在卡阳平整的柏油路上,穿行在错落有致的农村院落间,嬉戏打闹的孩子、热火朝天的村民,喜气洋洋的老人……让我感受着浓浓的幸福感。

卡阳人虽然还是身处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然而,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心胸,却已经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贫穷,走出了卡阳,一幅欣欣向荣、奔向小康的美好画卷,正在卡阳及周边这片方兴未艾的大地上徐徐展开……(芮华雁 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