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书写义教均衡发展新篇章

09.03.2017  19:43
西宁晚报

   大通县委、县政府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始终将教育摆到全县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位置,将义务教育摆到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将均衡发展列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紧紧围绕“幸福大通·教育均衡”主题,强化政府行为,增加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教育公平,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位学生,实现了全县适龄儿童少年从“普九”有学上到“均衡发展”上好学的优美嬗变。

  精心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大通县委、县政府坚持改善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以前瞻性眼光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谋篇布局,力促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2013年以来,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全面建立了层层推进工作、联点包片督导、工作成效点评、业务培训提升、责任落实问责、标杆选树引领、宣传教育工作“七项机制”,总体规划,城乡统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承载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统筹推进的工作合力,夯实了均衡发展的组织保障。

  多措并举提高保障水平

  以实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为目标,县政府坚持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确保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确保生均教育事业费逐步增长,确保按规定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确保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计提教育资金,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财政新增转移支付资金,补拨2014年教育经费2100万元,实现了近三年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2016年,预算内小学教育事业费生均为8653元、教育事业费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为187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3%、1.75%;预算内初中教育事业费生均为12532元、教育事业费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为266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7%、1.59%;教育费附加应征、实征均为1079万元,用于教育1331万元;土地出让收益中实际计提教育资金1253万元,拨付教育使用1253万元;下达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2052万元,用于义务教育的资金为530万元,占新增转移支付资金的25.8%。

  实施项目改善办学条件

  以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三年来,全县共投资3.57亿元、实施教育建设项目156项,新建学校1所,改扩建学校90所,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93489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7343平方米,新增实验室89间,新增功能室46间,消除全县中小学D级危房20097平方米,95所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校园监控系统;不断加快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完成了2014年青海省标准化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计算机教室116个,安装计算机6430台,班班通教室1293个,配备语音设备305台,积极开发农村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农村学校师生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研搭建了平台。

  对症下药补齐工作短板

  面对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大通县定方案、限时查摆抓整改。针对东峡民族学校等8所学校校舍陈旧、功能室不足的问题,今年大通县政府投入资金789万元,全面开展了陈旧校舍改造工作;针对部分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不达标的问题,投入资金618万元进行集中采购配置;针对城镇大班额问题,今年对县城2所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投资1.6亿元的朔山高级中学9月投入运行,新增学位2550个;针对少数学校学生流失或季节性辍学的问题,实行“控辍保学”“双线”“四包”责任制,做到“易辍生”底数清、情况明。2016年,全县小学辍学率0.07%,初中辍学率1.18%。

  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以建设学校“两支队伍”为抓手,健全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培训制度,建立完善多种形式人才引入机制,建立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机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教师在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促进了区域、校际间的师资均衡配备。2016年交流学校正职领导18名、副职领导17名,抽调37名教师开展轮岗交流工作,开展了3期、32人次的管理干部赴辽宁北镇高中挂职培训和教师跟岗学习。

  三年来,灵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发挥名师名校长和教学能手作用、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共选派11645名校长和教师到省内外培训,支出培训经费1003.12万元,占全县中小学公用经费的5.4%;累计招聘教师138名,招聘特岗教师93名,免费师范生50名,从县外选调46名在职在编教师,有效解决了教师缺编、结构性缺编问题。

  塑造内涵提高教育质量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积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丰富德育工作载体,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班团队活动、国旗下讲话、“三爱三节”、“中华经典诵读”等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实效教研发展学校,研训一体提升教师,研学促教成长学生”,利用学科教学现场观摩会、优秀教育人才送课下校、教学案例研讨等活动,加大对乡村薄弱学科的教研工作指导;坚持特色教学工作,开发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依托少年宫、第二课堂和社团建设,共开发实施艺术特色项目20多项;坚持全面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落实“三操一课一活动”,所有中小学落实了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锻炼。学校内涵塑造工作显著促进了各阶段学生整体综合素养的提升,2016年大通县高考上线率99.9%,重本率35%,20名考生进入全省前50名,总分600分以上的考生有30名;12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创历史新高。

  强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坚持依法治校,科学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学校招生管理,实现了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严格规范招生秩序,落实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免试入学”规定;推行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强化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不断加大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适度倾斜的力度;规范财务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了义务教育乱收费现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确保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聚焦安全建设和谐校园

  为全方位构筑学校安全工作屏障,县政府、教育局、学校建立“三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分片包干制和一岗双责制,重点抓好学校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安全监控系统建设、食堂宿舍安全管理、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综合治理及学校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每年开展各级学校安全工作专项检查10次以上;各学校扎实开展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和师生防震、防火、防毒等安全管理专题培训演练,2016年各学校开展各类演练活动300多次,做到安全常识教育常态化。

  落实政策保障教育公平

  实现公平教育、“让每个孩子在均衡发展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是全县各级政府、全体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者不变的信念和追求,紧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定位,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倾心为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搭建平台。2016年,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98.02%,贫困学生受资助覆盖率100%,对10958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学生落实生活费补助1195.8万元,落实蛋奶资金105万元;对38221名学生落实营养餐资金2643.2万元;对5802名高中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580.2万元;在校学生享受十五年免费教育资金共计401.6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如春潮,在大通教育工作的沃野上播种着浓浓的绿荫,为全面实现教育工作“创新创优创特色、提速进位快发展”,全面建设幸福美丽新大通注入着生机与动力。2016年,全县中小学均衡发展综合评估指标达标率100%,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小学0.47、初中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