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开启十三五发展新篇章

26.04.2016  10:34

  青海新闻网讯 2016年,是大通“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开启之年。当前,全省各地都在重新审视自身定位,重新瞄准追赶目标,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跨越发展态势正在形成。大通县作为全省、全市的重要地区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131”总体要求和市委“12315”总目标,围绕大通县委“13415”总体部署,坚持从供需两侧持续发力,以更高的站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面开启幸福大通建设的新征程。

   绘青山绿水画卷助经济发展

  大通县作为西宁市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西宁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在维护全市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该县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处理好全局与局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第一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大通县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清洁循环生产,真正做到园区循环式改造、行业循环式组合、县域循环式发展。

   第二步:守住生态环保底线

  大通县将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人工造林、南北山三期绿化等生态造林工程12万亩,实施好农田村网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快建设城市后备水源,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好北川河水污染防治、宝库河水生态文明建设(一期)、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水源地生态修复和标准化建设等生态治理项目,确保实现“清水入城”目标。

   第三步:促进生态产业发展

  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大通县将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为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通过促进产业生态化,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巩固原有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工程建设,培育林木种苗基地,立足提质增效,加快品种改良和树种、品种结构调整,改进生产方式和栽培模式,推广绿色、有机栽培管理技术。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林农合作,建立规模化的林下产业基地。

   多措构建大通特色经济产业链

  在今后的发展中,大通县要始终把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作为主攻方向,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全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现代化发展和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形成具备大通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走出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径。

   措施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要按照市委提出的打造“西宁-大通沿北川河发展的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综合保税、科技服务、创新创业集聚、城市综合体等为一体的千亿元综合产业经济带”的要求,把工业作为调结构的主战场,突出项目、融资、服务等关键环节,千方百计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力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一方面,要抢抓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园区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项目6项,全力提升工业园区创新和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要全力推进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铝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环保科技产业园等“园中园”规划建设,实施好桥头铝电发电机组等重点工业项目,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措施二: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稳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基地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业园区跟踪服务,积极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黄河二期创业园区建设,确保中小微企业增长15%以上。要结合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政务云、公共服务云、社会服务云三大平台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

   措施三: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坚持集约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菜篮子”有效供给,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大通模式”,巩固提高双新公路、大湟公路沿线规模化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光伏设施农业产业园,努力打造一、二、三产交叉融合发展的高原现代农业升级版。

   将智能绿色低碳融入新型城镇

  今后,大通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注重从解决“城市病”入手,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坚定不移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人口和产业集约集聚,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内在品位。

   构建“四纵三横”城镇路网格局

  该县要按照小城市的要求提高县城规划建设标准,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和建设引领作用,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建设年”活动,以国道227线改线工程、大通至克图高速公路连接线、西宁市外环快速绕城路等项目为重点,推进市政道路、县际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着力构建“四纵三横”路网格局,努力形成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公路交通体系。稳步推进东部新城开发,实施好紫阳路、瑞景路、供水管网等重点项目;加大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稳步实施文化广场改造、老爷山亮化、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

   小城镇为大城镇发展添光彩

  以桥头镇为中心,长宁、东峡、城关、塔尔为重点,依托产业、区位、功能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小城镇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等方面的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桥头镇要以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道路、公交场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县城档次和水平,加快建成全县商贸、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打造全省第一镇;城关镇要以旧城改造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繁荣城乡商贸发展,不断增强区域性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塔尔镇要以实施“美丽城镇”为契机,加快塔尔湾新型农村社区入住进程,突出民族特色,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商贸集镇建设水平;长宁镇要以征地拆迁为切入点,在破解难题和项目落地上下功夫,促进产城融合、产业提升,加快建成工业型服务城镇;东峡镇要以建设旅游服务型城镇为目标,充分发挥生态、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围绕旅游景区建设,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