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描绘高原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大通县城关镇李家磨村,油菜花芳香四溢,小溪流水潺潺,一排排房屋整齐有秩,一条条村庄水泥路延伸至农家,荡漾着的农民欢歌笑语,构成一幅和谐的新农村兴农图……这只是大通县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大通县继续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项目涉及14个乡镇、26个村,农户8590户、37240人。为做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该县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内容,主要通过开展村庄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和管理创新等工程,努力把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打造成为大通县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科学规划
项目工程促建设
年初,该县对示范村进行村庄地形图的测绘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全面编制完成村庄规划的基础上,投资2.1万元实施项目建设5大项,33小项。实施了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产业发展等工程。
城关镇大庄村支部书记乔永福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村计划投资60万元,新修建综合服务中心,以前的村办公室面积狭小,很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给村里配备的乐器也只能带到村民家里。如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让我们村拥有了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办公服务大厅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既方便了村干部办公,又方便了村民办事”。
“村子怎么建,群众说了算”,这句出自向化藏族乡麻庄村村委会主任李国山口中。他们打破“干部说了算,群众跟着干”包揽代办的老套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参与改造提升工作的积极性。村内组建了村理财小组、村工程质量小组、村中心户代表小组,全程参与村庄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改造、公共服务提升等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质量验收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了工程的优质高效。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整合资金
实事工程赢民心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惠及百姓,实实在在地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为了办好这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大通县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政府投入等多种方式,破解资金瓶颈。县直各部门也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年度任务和村庄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使用范围不变的原则,适当调整本部门各类涉农项目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向高原美丽乡村倾斜,有效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截至目前,共投资13826万元,完成道路硬化24公里、修建和改造排水沟29公里、修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5562平方米、村级文化广场68000平方米,新建文化墙1660米,配备健身器材26套,修建公共卫生间15平方米;村庄道路绿化48978米、庭院巷道绿化35681米、共栽植苗木49975株;已改建畜棚1210个,完成饲草料种植项目9369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配发热水器248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50人;计划投资735万元修建温棚125栋、种植基地610亩、养殖基地200亩。
突出特色
文化与产业齐双飞
各村充分考虑自身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村落布局、传统建筑风格和经济承受能力,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开展建筑特色研究,主抓特色建设,并将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融入村庄建设中,在传承中发扬,在宣传中教化。
城关镇标新立异,勇于尝试,创新建设理念,打造亮点彰显特色,对墙面进行抹灰处理,辅以特色文化浮雕,弘扬民族精神,既结实保温又防水耐磨,做到“一墙一创意”;半沟村因地制宜注重绿化建设,本村村民捐赠自家苗圃中的苗木植入村庄绿化中,做到了节约成本、突出主体与美化村庄相结合;李家磨村依托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发挥水优势、做好水文章,打造水生态河流景观,挖掘保护杨家城遗址,建设园林式村庄,现已初具规模;林家台村邀请本村文化能人加入到村庄特色打造队伍中,将伊斯兰风格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展现文化新魅力,充分发挥了文化能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
大通县不仅重视“外在美”,更加注重村庄“内在美”,不光要村美更要民富。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各村依据各自优势,培育和发展苗木种植这一主导产业,壮大“一村一品”规模,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如长宁镇以劳务输出为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梳理劳务输出人员的结构层次、劳动技能、务工需求等,联合就业部门开展技能培训、从业资格证发放、提供用工信息等服务;向化乡、桦林乡、逊让乡、青林乡等脑山地区以种养殖业为主,积极争取县农牧部门建设项目,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新庄镇、塔尔镇建有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各村借此优势大力发展温棚种植,增加群众收入。
环境整治
和谐新村美如画
结合“百日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乡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五乱”治理,做好备工备料、拆除残垣断壁、清理垃圾等工作,为推进项目建设铺平道路。各建设村实行了边建设边整治措施,建立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及管理管护方面的规章制度,成立了专职保洁队或义务保洁队,配备了垃圾箱和垃圾清运车,修建分户污水处理系统248座、分户畜禽类粪便处理系统36座,提升农村垃圾处理能力。截至目前,共拆除违章建筑及乱搭乱建400余处,清理垃圾35吨,县域内主要干道、林带景区沿线、沟渠河道、村庄内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惠及全体农民、造福子孙后代,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坚信在广大群众的努力下,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个“美丽乡村”将在北川大地出现,成为大通的一张“金名片”,为“美丽大通”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