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老工业基地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31.10.2015  09:16

   因为有了青海黎明化工厂、青海重型机床厂、中铝青海公司、桥头铝电等一批中央、省属企业,曾经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在县级财政收入上始终领先于全市乃至全省。

  重工业基地的存在不仅让大通历届政府深感荣耀,而且也让生活在这里的干部群众“沾沾自喜”。也因在这些大型企业的崛起中,大通成为了全省的工业重镇,是全省十五个重大产业基地之一。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大通县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年产80万吨电解铝、200万吨水泥、110万吨煤、160万千瓦时火电装机容量以及30万吨PVC配套30万吨电池的工业基础。

  无疑,大通有着极为成熟的工业基础。

  然而,随着国家发展环境和内在动力发生的深刻变化,传统的工业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由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大通北川工业园区应运而生。

  发展初期,北川工业园区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产业层次较低,引进项目主要集中在建材、铝制品初级加工、冶金等行业。

  2012年起,大通县着力完善基础配套条件,加强项目工作力度,先后引进了中小企业创业园、宏基业塑料科技园、新鑫源肉食品加工、云海环保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产业层次。

  2014年以来,大通县先后引进了中铝西北陆港综合物流、中藏药材加工、12万吨马铃薯精深加工等一批优势项目,启动了中关村西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建设,已有7户科技型企业入驻并开工建设。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09亿元,其中桥头铝电、中铝青海公司、华鼎重型等5户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41亿元,占园区工业产值的37.6%。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已成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支点和中转站。而作为“十三五”期间西宁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北川工业园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辐射西北,连通中西亚、南亚市场的战略位置凸显。

  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下行同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原本依赖原材料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园区。

  “大通县工业结构中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是94:6。一旦遇到国际宏观形势不稳,工业经济下行量比较大时,首先‘遭殃’的就是原材料。”主管工业的副县长龙锡洲说。

  去年,全县228亿元工业总产值中,仅电解铝就占到了110亿元。目前电解铝从每吨1.7万元,跌到了现在的1.4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吨电解铝亏损2000多元。

  而生产一吨PVC的价格也从每吨7000元的高丰收值降到了现在的4900元。

  由此可以看出,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大通,在当前工业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下,其工业运行压力之大。

  此外,在园区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园区发展仍然存在基础设施滞后、赶不上项目落地需求、土地占补平衡指标相当困难、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

  为有效破解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因素,提升园区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今年,大通县努力做好“加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减法”,淘汰落后产能,成为推动全县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化、内需主导及消费驱动转型,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

  为此,大通县积极引导和调整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特别是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主攻转型和循环两条主线,加快结构调整,总体实现了逐步回升的发展势头。去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28亿元,其中北川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占全县工业的81.1%。

  按照“组团发展、产业协同、设施共享、产城融合”的发展定位和“绿色、低碳、集约、循环”的原则,大通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驻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特色初步显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园区由北向南将依次建成九个园中园:依托现有的年产80万吨电解铝资源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业、铝型材、铝板、铝带、铝箔,铝基合金材料及下游相关产业的铝产业园;全省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基地的综合保税区;以环保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环保产业园以及全省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园。

  依托黄河小微企业创业基地,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及精深加工业、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创业园;依托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项目,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能源环保、新材料、创业服务及现代服务业的中关村科技产业化基地;以及重点发展专业市场、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及其他新型产业的西北商贸城市综合体和青海省专业机电综合产业园。

  园区已入驻企业197家,规模以上企业32家,已形成以电解铝为主体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火力发电、化工制造、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目前,占地1500亩的铝产业园,在相继引进浙江、兰州等地企业后,力争达到布局补充、链条补齐,使全县年产80万吨的电解铝全部实现就地转化。

  9月22日,行走在宁张公路沿线,铝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刚刚挂牌的中关村产业园……标准化的厂房、车间连成了一片一片的。

  位于中小企业创业园青海欧耐特线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师傅们紧张工作着,拉丝、绞丝……成缆,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

  同样是新企业,位于园区的青海省龙霖热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节能环保燃气锅炉已经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老企业也在积极改造升级。到今年底,桥头铝电12.5万千瓦时5台机组将由3台66万千瓦时机组所代替,煤耗下降同时,能源利用得到提升,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煤电铝产业链。

  新项目的建设与老企业的改造相结合,3至5年内完成大通县工业结构调整,最终达到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基地发展目标。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将达700亿元,老工业基地将变成二产、三产高度融合,以消费品工业为主,轻工业比例较高的产业布局。

  如今,从重工业为主到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大通工业在转型升级中开始“华丽变身”。

  斗转星移,沿老工业基地一路向南延伸,一个个大项目、一座座新厂房,正在为这个老城区撑起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