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转型 1000头智利奶牛踏上我省的大牧场
2014年对于多地奶牛养殖户来说,是经历挑战严峻的一年。面对竞争激烈的乳制品市场,传统奶牛养殖模式迎来了一场革命。转方式、调结构,走向规模化养殖,为市场提供安全、质优的乳制品成为我省奶牛养殖的出路。4月16日,当1000头智利奶牛踏上我省的大牧场,我省奶业转型的序幕正式拉开。这是我省首次大规模从国外引进奶牛,这批智利奶牛的到来将为我省畜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不远万里智利奶牛抵达青海
4月16日,我省从智利引进的1000头奶牛在经过百余天的长途旅行后,终于抵达西宁。我省引进外国奶牛虽已不是稀罕事,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引进还是头一次。2014年,我省计划从国外引进良种奶牛2000头。通过与有关进口贸易公司协作,到拟引进良种奶牛产地国实地考察,最终与智利有关公司签订了引进合同。
智利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距离中国近两万公里,十分遥远。为了准时到达,1月7日,1000头智利奶牛装船运输,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旅途,于2月12日到达天津口岸。虽然在船上待了一个多月,但是,智利奶牛的生活质量并没有下降。为了保证奶牛的健康,船上专门为它们配备了专职兽医和饲养员。在此次旅途中,奶牛有足够的饲料和饮水,因为运输船不仅配有海水淡化设备,而且还有足够的空间装载富裕的粮食。在船上,牛床设计类似于牧场青年牛舍,每个围栏都配备饲料棚和自动饮水器。
顺利抵达天津后,智利奶牛经历了60多天的隔离观察。采血、化验、打疫苗等检验检疫程序一样都不能少,直到拿到合格的体检报告后才被放行。
直到近日,历经万水千山后的1000头智利奶牛终于踏上了青海的土地,它们分别被运往青海天露乳业有限公司、青海湖乳业有限公司等4个养殖基地,剩余1000头也将于近期运抵我省。
寄予厚望国外引进意义重大
智利与中国虽相隔万里,但有着良好的合作。今年年初,智利首次向中国大规模出口智利奶牛,预计今年将向中国出口奶牛3万头。对于四大牧场之一的青海来说,在此时引进智利奶牛意义重大。
当前,我省奶业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奶牛分散养殖与市场无法对接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规模养殖场奶牛群规模较小、高产奶牛数量较少的实际也逐渐突显,为解决我省奶业发展的这一瓶颈,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采取散养奶牛“出户入园”和从国外直接引进高产奶牛双管齐下的措施,确保奶业健康、平稳发展。
这批智利奶牛被寄予厚望,它们的到来对提升我省奶牛质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提高奶牛良种化程度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为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提质量工作开启新的航程,为良种奶牛种群扩繁奠定了基础,对解决乳品加工企业达标生鲜乳数量不足的问题,提升“菜篮子”供给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构调整我省畜牧业力争突破创新
引进智利奶牛仅仅是今年我省畜牧业转型升级迈出的一小步。在过去4个月中,我省农畜产品生产稳定,奶牛生产进入结构调整期。随着省政府推进奶业稳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奶牛养殖。1至3月,全省共投入生产的奶牛能繁殖的母牛数量为14.31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0.1万头,但由于近两年实施的引进良种奶牛项目,投入生产的高产奶牛数量达6.3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0.43万头;全省牛奶产量达到4.86万吨,同比增加0.33万吨。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预测,畜牧业未来的发展将面临猪肉消费增速放缓,供需趋于平稳;禽肉规模化生产发力,市场保持供需平衡;牛羊肉消费继续增长,供需总体偏紧;禽蛋产量增速放缓,消费稳步增长;饲料“饱和式增长”成为市场主基调。
面对这一新常态,今年我省将以此为契机,着力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打造农牧交错草畜联动试点区和东部农区循环农牧业示范区;力争在有机特色品牌打造上、在标准化生产方式上、在产业化经营模式上取得突破;在奶牛出户入园上、在优势畜种分类上、在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在畜牧业统计分析上实现创新。(蔡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