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的背后,是责任担当的懈怠

09.05.2015  04:18
核心提示:  最近,关于“证明”的话题很火。一位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   这样“奇葩”的证明,并非个例。媒体报道,有老人在按

  最近,关于“证明”的话题很火。一位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

  这样“奇葩”的证明,并非个例。媒体报道,有老人在按规定申请相关补助时,被要求出具一份“自己还活着的证明”;更有家长在为不到一岁的孩子转户口时,被要求开具“孩子无犯罪记录的证明”。一个大活人站在面前,却不能证明自己还活着,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连最基本的行为能力也不具备,却要证明自己不是犯罪分子。粉墨登场的各种“奇葩”证明,既伤害了政府公信力,也寒了群众的心,同时也再次把权力为谁行使、如何运行的课题摆在了人们面前。

  应该说,十八大以来,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政府简政放权,群众到有关部门办事碰到“打官腔、甩冷脸、踢皮球”的情况越来越少。但一些办事机构依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甚至故意给老百姓办事设置障碍。

  从权力为谁行使的角度反思,不论是各种“奇葩”证明,还是盖章如走万里长征,种种办事难现象无不折射出办事人员宗旨情怀的缺失。“官不大,官架子不小”“身在基层却缺少为民情怀”“自己的事情穿心过,人家的事情风吹过”……听听群众的“吐槽”就能明白,身为人民公仆的官员一旦丢掉了宗旨情怀,便会导致角色错位,结果必然是懈怠责任担当,发生不作为和乱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申明的就是权力不容冷漠、责任不容懈怠的道理。

  那么,如何扭紧官员“以百姓心为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扣子?除了加强思想教育,关键还是要在权力如何运行上做文章。当前,群众办事难现象,与审批事项较多、办事程序不科学、问责机制不健全等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有着密切联系。在一些地方,由于没有明确而细致的权力清单和程序规定,个别人员“有权就任性”,或把权力当作资源,追求等价交换;或把权力当成权利,想办就办,想不办就不办。对此,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同时,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并强化问责,让“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真正落地。

  “民者,国之根也”。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行政机关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校准权力观念,管住权力“任性”,规范权力运行,让为民服务成为政府职能的内核,让恪尽职守成为权力运行的底色。期待这样的底色,尽快成为每名公职人员工作的本色。(记者 张磊)

  还有这些“奇葩”证明:

  河南男子为证明“我是我”在京豫之间奔波7趟

  合肥男子被要求证明“我爸是我爸

  如何证明你妈是你妈?母女关系证明难办理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