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记就在我们身边

21.02.2017  04:35
来源:柴达木日报

    2015年10月的一天,都兰县巴隆乡布洛格村来了一位陌生人,村干事早早召集全体村民在村委会等候,村民们三五成堆小声讨论着,瞧着驶来的汽车停在了村委会广场上。从车里走下来一位皮肤白暂、个子不高的年轻人。村干事向村民介绍到:“这是我们村新来的下派干部,是州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李育新同志,现任布洛格村‘第一书记’。”李育新说:“我是一名医生,作为下派干部,今后我会与大家共同探讨生产致富,把咱们村建设得更美好,让村民生活更富裕。”随着这一声誓言,李育新就和巴隆乡布洛格村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巴隆乡布洛格村距乡政府有8公里,是一个传统的牧业村,全村共76户238人,产业单一,村民收入不稳定。布洛格村大部分村民主要以传统放牧为生,前几年乡政府为该村修建了定居点,但常住多为老人、儿童。

  刚刚上任的李育新为了能够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在短短几个星期时间里通过翻看往年台账资料,详细掌握和了解了该村的生产、生活情况及致贫原因。产业单一是布洛格村难以致富的重要原因,要想带动牧民致富就必须跨过阻碍发展的“大山”。李育新通过多次召开村委会,实地走访等形式详细了解村民的想法,再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为布洛格村制定了农牧并重、企业入股的发展思路。有了思路,2016年李育新积极先后与县委、政府、乡党委、企业、州人民医院、县农牧局多方协调联系,利用村里370多亩集体土地种植了饲草料,新修储草库房,购买了2台拖拉机、1台割草机、1台打捆机。村里的种植业算是从无到有的建设起来了。李育新却又遇到另一个问题,企业入股需要资金,村里无集体经济,资金短缺。虽然看着饲草种植已经步入正轨,也给村里带来了效益,但李育新的眉头却越皱越深了,就在这时,县扶贫办的同志打来了一个电话,说国家出台了新政策,给贫困村给予资金支持。听到这个消息,李育新第一时间赶到乡政府,通过国家扶持,布洛格村获得了50万元的互助资金,李育新开始考察当地的企业,最终他把资金入股到青海祥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又通过协调联系该公司为村里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但由于饮食、习俗的影响,村民不愿意去企业,李育新知道情况后,便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终村民们同意前往该公司打工。2016年青海祥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分红给布洛格村2.5万元。

  在采访中,李育新说:“村民外出打工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学到技术,开阔眼界,所以我一定要让他们去,其实我也很担心,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去看他们,给他们加油鼓劲,他们也会把新学到的技术在我眼前‘炫耀’一番。”

  走进李育新的宿舍,狭小的房间里隔出来了一个小厨房,厨房地面上堆放着几个土豆、一捆粉条、一壶油和一小袋盐。李育新笑呵呵地介绍道:“平常工作太忙,没时间出去买菜,就随便买点可以长期保存的,尽管这些材料简单,但这段时间我的厨艺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采访中我们随着李育新匆忙的脚步来到选吉老人家中,选吉是村里的贫困户,老两口都常年患病。秀吉老人说:“现在党和国家政策很好,我们看病费用都报销,去年政府也给我盖了房子,我们老两口行动不太方便,李书记隔三差五的就会来我家看看,为我们抬上几桶水、劈上几堆柴,我儿子不在身边,但身边就有一个比儿子还好的书记。”

  据了解,李育新除了为村里谋划发展,还积极组织州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赴布落格村为村民免费体检,同时为该村一名身患残疾、腿部有严重疾病的村民做了膝盖骨手术,并减免了部分医药费。

  通过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第一书记”的不懈努力,布洛格村今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3427元。“来时我在村民面前说了大话,现在村里发展有了起色,我也很开心,现在越来越舍不得这个地方了。”李育新这样说。

  告别布洛格村时,透过车窗看着李育新黝黑的脸上映满落日余晖的笑容,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我们相信明天的布洛格村在“第一书记”李育新的带领下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