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把扶贫活水浇在了根上

12.03.2015  10:48

  深冬时节,走在海晏县金滩乡新泉村的阡陌小道,清脆的羊叫声不绝于耳。沿着村里的主干道往前走,标准化的养殖畜棚跃然眼前。“都是靠政府出台的好政策,才有这几年的好日子。

  说起过去一年,新泉村养殖大户王进孝小有成就感。在金融扶贫项目的带动下,2014年他贷款300万元,借助当地土地、草场无污染的天然优势,走上了发展牛羊养殖的路子。

  如今,王进孝的养殖路越走越宽,不仅打出了自己的特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时还带动村里50余户贫困劳动力增收致富。新的一年,王进孝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市场销售,做强新泉村特色养殖。

  一项产业,让一户又一户农牧民摘掉戴了多年的“穷帽子”,这只是我省开展金融扶贫带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贷款难一直是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金融扶贫撬动产业资本投入,为脱贫注入强大动力。”海晏县委副书记郇恒赛说。

  据了解,过去一年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结合金融扶贫试点,门源、海晏、祁连三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00万元,建设7个产业扶贫示范村,每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150万元不等作为担保质押金,与农信社合作,以1:5-10的比例发放贷款,建立起贷款风险控制机制。同时,在示范村选定和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如海晏县以竞争入围的方式确定示范村项目,采取由贷款户家庭资产担保和大户联保等担保方式,大户贷款帮带贫困户、贷款贴息扶贫、滚动发展。

  得益金融扶贫机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大山深处的贫困地带日渐“破冰”。目前,通过签订质押贷款协议,2000余万元贷款注入海晏县特色种植、牛羊养殖贩运、饲草料种植及旅游产业发展。

  “这几年,通过党的好政策,我们享受到不少实实在在的利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住上了干净漂亮的二层楼,出门就是水泥路,家中有网络,自来水,暖气。”说起村里的变化,哈勒景村村民拉毛扎西有唠不完的话。

  走进位于哈勒景村的“海晏县蒙德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畜棚内上百只羊膘肥体壮,即将出栏。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在金融扶贫的帮助下,去年从青海银行贷款500万元发展牛羊养殖产业,带动50余户贫困劳动力增收,现在年人均收入相比之前已经翻了一番。

  扶贫帮困,把水浇在根上,把贫扶到人心上。内生成强大动力,外拓展全新通道,正因一项项扶贫“暖心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才不断得以保障改善。

  “党和政府把好事办到了我们心里,我们最需要的都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我们摘掉穷帽子,口袋里每多挣的一分钱都是靠党的帮扶。”拉毛扎西说。(孙海玲)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