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绿色账 走好绿色路 打好绿色牌
面对面嘉宾:
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杨汝坤
省林业厅厅长党晓勇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
青海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生态强省和富民强省的目标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做大做强青海生态,对国家的发展全局和稳定大局至关重要,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青海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富民,形成发展与保护、保护与民生良性互动互促的局面?省环境保护厅、省林业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一把手”对话本报记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打造美丽家园的最大诉求。保护和治理,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一定要注重在生态保护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
绿色,是青海发展的不变底色,守护绿水青山,更要“金山银山”。如何一边抓保护、一边谋发展,从而开拓出一条“生态富民”的发展之路,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杨汝坤表示,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批示指示精神,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来的影响,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规律,找准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切入点和两者的结合点、平衡点,既守护好绿水青山,又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才能推动青海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省林业厅厅长党晓勇认为,要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有效促进绿色发展和农牧民就业增收。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经济、绿色增长、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品牌,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从资源开发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今天的青海,正在持续加快生产生活绿色转型,加快孕育培育绿色产品。
对此,杨汝坤认为,当前,我省要大力扶持环保产业,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扶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环境监测监理购买服务、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环保产业,鼓励推动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全过程专业化服务。“要立足于我省高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努力构建绿色有机生产基地—产品—供应的产业链体系。积极研究工业园区实施生态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倡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努力提升工业绿色化水平。”
“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党晓勇说,要实现生态富民,以林业部门为例,今后,将着力支持发展一批特色经济林种植基地、培育一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做强一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要加大特色林业产业富民惠民力度,深度整合林业产业项目资金,向青南和东部贫困地区倾斜,再实施一批林木种苗培育、“林家乐”、森林旅游、林禽养殖、林药种植等产业扶贫项目,扶持建立一批种苗培育、林下种养等专业合作社。按照“东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杂果”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加快特色经济林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以有机枸杞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努力把我省建成有机枸杞种植、精深加工和出口基地,打造枸杞沙棘百亿元产业。
如何确保绿色发展与精准脱贫“无缝对接”?李晓南认为,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政策制定上,要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与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充分调动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园区牧民草原承包经营权不变,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尝试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继续科学有效地推动生态移民,鼓励老人和小孩向城镇集中,实现逐步减轻草场压力的目标,达到转岗、转业、转产的目的;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他们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鼓励支持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促进增收致富,发展第三产业。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林业扶贫是全省林业部门的“重头戏”。“继续扩大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贫困人口覆盖面,科学设置生态管护员岗位,着重向东部地区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倾斜,全面完成1.28万个生态公益管护岗位设置任务。通过设置更多的生态公益管护岗位吸纳更多农牧民群众参与到生态保护当中,成为护林员,实现增收致富。”党晓勇说。
于青海,生态保护是前提,生产是基础,生活是目的。最终目标,必然是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联动共赢。(张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