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好干部

02.09.2014  11:18
      全神贯注,生怕漏听一句话……
      如何成长为一名好干部?
      9月1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王建军代表省委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以经历、阅历、资历为题,就如何成长为一名好干部与学员们进行了交流畅谈。
      既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又有哲学思考,意味深长。学员们感慨地说:“早听说每年开学典礼讲话已成为省委党校的品牌,但今天亲耳听了,内心震动还是很大,对过去和未来有了许多新思考。真的是在用心、情、智、悟在讲,真的是领导干部的心灵鸡汤!”本报今日刊发讲话,以飨读者。
      关于经历
      {经历就是“经人历事”,是个人所见所闻和所做的综合。每一个生存于社会中的人都会有经历,所有的经历都会留下人生旅途的印迹。}
      经历从哪里来?只能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来,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中来,从学习、工作、生活中来。书写好人生经历这篇大文章,需要我们时时多看一些、事事多想一些、处处多做一些,在亲力亲为、躬身力行中丰满理想、健康成长。同时,从经历本身来说,它既是绝对的又是动态的,既是辩证的又是有规律的。人有选择经历的可能,但没有超越经历的成熟,任何人任何事走不完过程是看不到结果的。从这个点上说,成功的经历可以提振信心,失败的经历可作前车之鉴,漫长的经历可以磨炼意志,短暂的经历可以锻炼心智。不论是经历成功还是失败、经历漫长还是短暂,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有益的积淀。党的干部也是人,也要有经历。党员干部的经历主要是指入党从政的历程,这个历程是奠定成长之基的过程,是增强党性锻炼的过程,是不断得到党和人民认可的过程,也是走向成熟定型的过程。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经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经历要有丰富的内涵。
      做人做事做官统一起来
      党员干部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党的事业发展决定了干部成长的方向。党的干部的经历要围绕党指引的方向前进,把党的需要、人民的期待和个人的理想有机结合起来,把做人做事与“做官”统一起来,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唯一正确的途径。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任务主要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党的干部的要求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善于斗争、能打胜仗;和平建设年代,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对党的干部的要求是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经受考验、抵御风险;改革开放年代,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的干部的要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党的事业就是党的干部的事业,党的要求就是党的干部的选择。事业需要干部,干部选择事业,干部都是从党的事业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党的干部存在着适应强弱、能力大小、积累多少的问题,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走邪路,不能走歪路,不能犯方向性、常识性错误。为着不走或少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按党的要求做人做事,听了、跟了、做了,就是党的好干部。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社会实践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是我们党选贤任能的重要方法。老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新话讲,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不论老话还是新话,说的都是一个道理,人要走向成熟,必须要有经历。经历之于人就是管理时间的方式和处理人与事的体验;经历之于党的干部就是在日积月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付出的点点滴滴。实践是丰富多彩的,服务人民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我看来,架天线、接地气、有自己是最基本的方式。“架天线”指的是对世事要有知晓,避免封闭僵化;“接地气”指的要食人间烟火,真把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有自己”指的是凡事都要把自己摆进去,亲力亲为。人都是社会的,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我为人人与我们党选贤任能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我们党选贤任能重在选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人,检验我们的经历这三点很重要。什么样的人靠得住?有定力、有修养、有担当的人靠得住;什么样的人有本事?眼界宽、胸襟阔、善团结的人有本事;什么样的人群众公认?厚道、公道、私心少的人群众公认。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人,就是经历有内涵的人。
      做官要像官,党员要像党员
      “经历过程,历练自己”,说明经历对成长很重要。看一个干部的成长,不仅要看他经历过什么岗位、做过什么工作、干过多少事,更要看他在这些经历当中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养成了什么,只有学到、悟到、养成都有收获,“经历”才不会成为“经过”。党的干部的经历有一个“学、思、用”的问题,而“学、思、用”要解决的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因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升,需要终身努力。我们说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说的就是要在经历成长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意识,培育务实作风,树立担当精神,保持廉洁品德,为不断成长进步打牢坚实的基础。如何检验党的干部在经历中“学、思、用”的成效?在我看来标准是三条,一条是做人要像人,一条是做官要像官,一条是党员要像党员。如果不像,说明学习、领悟、运用还有差距。现在社会上对党的干部有不少说法,有的说法甚至很极端,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党的干部思想的多元化,党的干部经受着多方面的考验;另一方面也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处在亚健康状态,有的甚至为官不为,为官不仁,为官贪婪。但不管社会上有多少极端的说法,有一点可以肯定,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是怀有深厚感情的,是爱戴的拥护的,失去民心的只是极少数做人不像人、做官不像官、党员不像党员的人。党要争取民心、长期执政,必须从严治吏、治好吏。古人说,善治国者治吏,不善治国者治民,说的是治国必先治吏,只有治好吏才能治好国。从严治吏、治好吏,重在加强修身立德治家的制度建设,其中治家显得尤为重要,十八大以来中央惩处的腐败分子,不少都与没有治好家管好家有关,一家不治何以治天下?党员干部治好家也是党性强的表现。党的干部经历成长说到底要在严明的制度下经历成长。
      所有经历都是成长要素
      人的经历是同人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人都不能孤立地成长,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处理各种关系能力的强弱。人在自然界生活,就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破坏自然,自然回馈给人类的就是灾难;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抱怨社会,社会原本就不认识你;人在集体中生活,就要处理好与集体的关系,脱离集体,人将一事无成;人在家庭中生活,就要处理好与家庭的关系,背叛家庭,便没有幸福可言;人在环境中生活,就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污染环境,就等于在污染自己;人在感情中生活,就要处理好与感情的关系,没有感情,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人是自然的、社会的、集体的、家庭的、环境的、感情的,理顺属于人的各种关系都是人不可或缺的经历,经历自然我们发现规律,经历社会我们增长见识,经历集体我们学会相处,经历家庭我们感受温暖,经历环境我们体会善待,经历感情我们懂得珍惜,所有的经历都是我们成长的要素。
      关于阅历
      {阅历,比较平实的解释,就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的经历及理解方式,就是通过对发生事件、存在事物的自主思考后产生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是一种主观思维,中学语文教科书将其通俗解释为“社会经验”。}
      如果说经历是方法论,那么阅历就是认识论;如果说经历是一种量的积累,那么阅历就是一种质的飞跃。阅历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人们妥善解决生活及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帮助人们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能够前瞻性地预测事物的发展,洞察世事的纷纭,帮助人们正确抉择。在增长经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也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古人讲,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增加自己的阅历,就是在拓展生命的宽度。经历上升到阅历,需要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进而达到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要实现这种统一,学习是必由之路。“盛世出英才,知行须合一”,从经历和阅历的角度看,学习就是一个把个人经历与前人经历、他人经历相互对照、受到启迪,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经历多了,感悟和共鸣也就多了;经历少了,感悟和共鸣也就少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深刻阐明了经历与感悟人事的关系。不管有什么样的经历,都应该把经历融合到阅历中去,都应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满足于经过了、看过了、听过了、学过了,而应该在过程中多思考、多领悟、多概括、多提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慢慢地变得聪明起来。
      要善于逆向思维
      经历能不能升华为阅历,关键在辨别。辨别不是简单地说对说错、说是说非。说对说错、说是说非要有依据,要过过脑子,动动心思。过脑子、动心思就要学会洞察,学会反思,学会比较,学会总结。人与人之间没有大一尺的帽子,但确有聪明与愚笨之分,有明白与糊涂之别,聪明人是活得明白的人,愚笨人是活得糊涂的人。那么怎样来区分聪明与愚笨、明白与糊涂呢?在我看来,活得明白的人,一般说来既善正向思维,也善逆向思维,有自己的生活逻辑,较少被表象左右,按真实的面目看世界的人;活得糊涂的人,一般说来只习惯正向思维,不注意逆向思维,缺乏独立思考,容易人云亦云,按所希望的那样看世界的人。之所以这样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论我们怎样改造世界,世界就在那里,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改造而变得不是世界,人类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改造而变得不是人类,世界还是世界,人类还是人类。阅历在辨别中增长,说的是辨别真实、增长理性,丰富经验、增长智慧。
      要让人感到舒服
      “学而不思则罔”,是说只学习而不进行思考,就容易受迷惑而无所收获。现如今我们虽然不能要求每个干部都像王阳明那样去“悟道”,但是对一个干部来说,历事多年一无所获,一定是还没有开悟。不开悟的人必定要落伍。为什么开不了悟呢?原因无非是两个,一是情商不足,二是智商不够。情商不足大多与性格有关;智商不够大多与勤拙有关。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人的情商和智商,但是有点情商、有点智商毕竟不是件坏事,因为它都涉及到人能不能开悟,早开悟早受益,晚开悟会受损。那么怎样才算开了悟?在我看来是两句话,一句是怎样对待自己就怎样对待别人,一句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尽可能做到对且好。阅历在感悟中升华,说的是感悟理解、升华接受,人类所有的爱无非是深深地理解和接受,能不能理解和接受衡量的是情商;阅历在感悟中升华,也说的是感悟过程、升华取舍,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在有限和无限、可为和不可为之间,能不能把握时空和取舍的度,衡量的是智商。情商多一点的人好相处,智商多一点的人可为伍,不论相处还是为伍,让人感到舒服很重要。让人感到舒服的人一般都是情商智商互补的人。如果有可能,我们都试着做一个让人感到舒服的人。
      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方向是否正确,必须要经过检验。对人而言,实践要检验的东西很多,主要的聚焦点应该是人的阅历。因为没有人,一切实践都没有意义。说到人,自然会说到人如何成长、如何成熟。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每个人都会成长,每个人也都会成熟,只是衡量的标准有高有低。阅历在实践中检验,揭示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成长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而不能盲目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成功人士励志的现身说法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但不可复制,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成功人士。在成长中成熟,一定要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果不清楚,很可能会走弯路。世界是不确定的,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人生是不确定的,什么事都会经历。经历、阅历都是实践,区别在一个是感性实践、一个是理性实践。对感性实践来说,该来的挡不住、该走的留不下;对理性实践来说,是自己的跑不了、不是自己的争不来。权衡两者最重要的是坦然和淡然,坦然地面对,淡然地顺应。面对和顺应也是成熟的表现。
      {资历是指因工作时间长短不同,而获得的一种社会地位,也可以理解成为因经历丰富而积累起来的一种资本,他是历史性的东西,是过往成就的综合,反映的是一个人过去的情况。}
      长期以来,在干部工作实践中,对资历问题争论很大,主张论资排辈者有之,否定资历作用者也不乏其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对资历问题也存在各种认识,有的把“资历”当做“排队”的标准,晋升职务的依据,推卸责任的理由,视“资历”为“挡箭牌”和“护身符”,只愿吃老本不愿立新功;有的想方设法频繁调换工作岗位,丰富从政履历,为自己的资历添砖加瓦;有的认为自己“资历尚浅”,一时还没有进步的可能,遇事能躲则躲,能拖则拖,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这些问题虽不普遍,但是客观存在,讨论一下很有必要。我个人认为,廓清以下几种关系有助于对资历的认识和把握。
资历与能力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关于资历和能力的话题。特别是具体到人时,往往会出现两难选择,要么是看重资历,看轮到谁了;要么一味强调能力,只看现在,不顾过去。其实极端和片面是可以避免的,选人用人说复杂确实复杂、说简单也确实简单,复杂在关系、信任就简单,关系复杂选人用人就复杂,关系简单选人用人就简单。充分信任,再复杂的关系都会变得简单;保留信任,再简单的关系也会变得复杂。从这个角度看资历与能力,就会有一个新视角。资历是一种客观存在,能力是一种主观行为,有资历的可能有能力、也可能没有能力,有能力的可能有资历、也可能没有资历,不能以全概偏,也不能以偏概全,两者都要辩证地看。选人用人,资历和能力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比这个依据更重要的应该是岗位需要,也就是说要因事择人,而不能因人设事,谁更优秀、谁更合适,就优先选择谁。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上,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既不能片面看资历、看能力,也不能简单地把职位做为奖励干部的手段。
      资历和资格的关系
      资历是一个人的工作阅历,资格是胜任这种工作的能力。资历代表过去,资格强调当下。一般情况下,资历和资格是同步的,不同步的情况往往发生在组织的选择和个人的感觉上。组织的选择力求全面客观公道地把握干部的资历和资格,干部的感觉上往往会把资历等同于资格,把个人要求等同于组织需要,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资历够了,就应该在干部提拔中优先考虑。个别同志甚至因没有提拔而闹情绪,觉得组织亏待了自己。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是老资格了,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躺在功劳薄上等待提拔。也有的干部心理失衡,以“几朝元老”自居,总认为除了自己行,其他人都不行。以上种种都是没有处理好资历与资格关系的表现。那么怎样来处理才算好?在我看来两条很重要,一条是肯定自己包容别人,尽自己所能做好事情,不为身外之物所累,健康地活着,平安地老去;一条是不能同组织上讨价还价,组织是大家的,资历、资格是自己的,只有组织选择你,资历、资格才有用,组织不选你,资历、资格只是回忆和给晚辈讲故事的素材。
      资历与“为、位”的关系
      “为”,即有所作为,具体来说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有所建树,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位”,即岗位职位,具体来说就是有与自身能力素质、价值体现相对应的位置。干部从参加工作那一天起,就有了资历的记载。对行政干部来说,资历记载更多的是职务提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当上了哪一级领导,衡量资历深浅似乎都与官大官小联在一起。其实官大的并不一定资历深,官小的并不一定资历浅。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重在求同存异,重在用其所长。人最大的满足应该是自我满足,在资历问题上也不例外。做官是为了更好地做事,为位相适固然很好,为位不相适也不要烦恼,官有尽头,事无止境,古今中外,人们能记住的官不多,能记住的事却不少,能记住的官都是为人民做了事的官。所以资历也好,位置也好,都要同做事联系在一起。做事多人生就大,做事少人生就小。党的干部应该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中放大自己的人生。
      {经历、阅历、资历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经历是阅历的基础,阅历是经历的升华,资历是经历和阅历的综合。经历意味成长,阅历反映成熟,资历体现厚重。希望大家都能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厚重地生活、厚重地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圆好自己的个人梦。}
——王建军在省委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