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控制包虫病
本期话题: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我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2006年以来,我省分批分期启动实施了包虫病防治项目,各项目县采取流行病调查、患者筛查、患者治疗、犬驱虫、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力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包虫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我省农牧民群众包虫病疾病预防知识普及率较低,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治意识对于全省包虫病流行得到基本控制至关重要。那么,该如何预防和控制包虫病呢?
本期嘉宾: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主管医师 马霄
包虫病病程较长,病情严重,是导致我省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包虫病传染源主要是犬,其次还有狼、狐、猫等。该病的成虫(俗称“狗绦虫”)主要寄生于上述动物体内,待发育成熟后将其虫卵(蛋)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虫卵也随粪便散布到人们生活的周围环境里。人由于误食沾有虫卵的食物,导致肝、肺、脑、肾、脾等脏器患病。同时牛、羊食入沾染虫卵的牧草,导致与人体相同部位患包虫病。
早期包虫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时间推移,包虫囊肿逐渐增大,开始挤压周围组织器官而出现症状:肝包虫常引起肝区隐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不佳等;巨大肝包虫可使膈肌抬高压迫肺脏,致使呼吸困难。肺包虫常伴有胸部隐痛或刺痛;巨大肺包虫可由于挤压支气管而引起干咳,也可由于压迫肺组织而产生胸闷气短。其他脏器如脑、肾、心等包虫病,其后果更为严重。
由于包虫病为人兽共患疾病,中间宿主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预防包虫病要注意:在流行区应避免与狗密切接触,禁止用生的动物器官喂犬,做好病废脏器无害化处理,定期对家养犬进行药物驱虫。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严把“病从口入”关口,杜绝饮用生水,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良好卫生习惯,瓜果蔬菜要洗干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
(摘自7月26日青海日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