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共议医改路径 分享“沉”与“升”经验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江耘)民众看病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一道“待解题”,医疗改革是破题关键。此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医疗界的多位代表和委员带着满满的诚意和成果共议医改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是分管该省医疗的官员。对于看病问题,他给出的浙江经验是“双下沉”与“两提升”。
简而言之,就是下沉医疗人才,下沉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浙江省知名三甲医院,往年门诊量都是呈20%以上的速度增长,如今该院门诊量增速减为10%。而同时,该院医疗人才“下沉”的一些基层医院,门诊量则不同程度上升。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认为,这基于优质医疗人才和资源到基层,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效率。
郑继伟介绍,2015年,浙江15家省级医院共有1990名专家参加“下沉”;15家省级医院、39家市级医院分别与122家县级医院签订合作办医协议。
大量医生“下沉”数据背后是,2015浙江合作办医地区的县域内就诊率提高8个百分点。
“改革方便了基层民众群众看专家、看名医,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见城市大医院的专家,享受到省市一级的医疗服务。”郑继伟表示,这项工作增强了基层民众对医疗改革的获得感。
“医疗改革的浙江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点赞浙江医改的成就。他认为,在全国范围推广浙江经验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医保基金高效运用;更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医疗改革的浙江探索,探出了成果,也索出了问题。特别是在全国推广上面临着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瓶颈。
郑继伟也建议,国家层面应促进医疗资源配置均衡性,改变医院评价标准,引导大医院为基层,为农村服务。
同时,应从制度上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签约医生制度,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另外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增加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力度,并完善绩效工作制度。医疗人才和资源下沉之后,医疗资金是否可以下沉,让“输血”彻底变成“造血”?浙江的医疗改革探索虽给出答案,但远不是最终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