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记的“日记本”
爱好文艺的孙艺峰在笔记本上写下泰戈尔的诗句鞭策自己。摄影:马振东
青海新闻网讯 说起乌兰县柯柯镇东沙沟村第一书记孙艺峰,就得提提他那一本本厚厚的驻村日记。驻村两年来,随着日记本数量的增加,东沙沟村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厚厚的笔记本记下了他驻村扶贫的真切体会,记下了脱贫攻坚的一项项举措,记不完的是孙书记和村民们的深深情意。
“今天是驻村的第一周,这个村的统筹城乡发展、住房建设我都参与过,对村庄的规划、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现在转变角色,作为东沙沟党支部第一书记,完全是以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民生、精准扶贫等角度看这个村,理解这个村,说真的,心里压力很大。”
简单而朴实的一段话,来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城乡规划展示中心副科长孙艺峰驻村日记的第一页。
初到东沙沟村,孙艺峰最先开展的就是入户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民情。
这个过程中,孙艺峰不仅调查清楚了各种贫困状况和原因,也了解到很多贫困村民长期未能解决的实际困难。
村民陈有财是20世纪80年代的退伍老兵,当时没有落实安置工作,直接回了村。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妻子和她前夫的子女,58岁的陈有财说话干练,人也勤快。按理说人勤快,穷也穷不到那里去,然而小儿子杨志新身上的病魔让这个家庭深深陷入贫苦的漩涡。杨志新13岁时才学会走路,后来发展到有非常严重的暴力倾向,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被县民政局列为一级残疾。陈有财的次子外出务工,自己又没有什么文化和技能,收入渠道少,妻子又患有慢性病,儿子又是残疾,是典型的因病、因残疾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陈有财胳膊上一道道孩子发病时留下的伤痕以及伤口缝合留下的针眼,家中的电视机上一个个被砸的坑是那样的触目惊心,如何才能改变他家的状况呢?”
从陈有财家出来,当天的驻村日记上,孙艺峰写下了这段话。
往后的日子里孙艺峰想方设法给陈有财落实了各项政策性补助和扶贫措施,从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到实施扶贫政策的易地搬迁、低保兜底、转移就业等。现如今,孩子的病情稳定了,陈有财一家住在宽敞明亮的新家里,加上他老伴儿的养老金,他家每年每人的收入达到4000多元。
“孙书记非常照顾我,把我们这个家帮扶起来了。现在好,非常好,多亏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国家,感谢孙书记。”说起现在的日子陈老汉满是感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村里信息不畅,村民们对精准扶贫政策理解有偏差,年轻人进取心差,等、靠、要思想严重,自主创业致富的闯劲不足,扶贫先扶志,群众的参与度上不去,脱贫也就无从谈起。”
笔记本上孙艺峰记下了村里脱贫的症结所在,不久他就找到了解决之道。
通过以前的工作关系,孙艺峰多次邀请县农牧、林业等相关部门来村里开展种养殖业培训,还自费聘请“土专家”提供枸杞剪枝、病虫害防治等技能培训,村民贫困户受训率达95%以上。
彭吉花今年40多岁,多年来她一边照顾患癫痫的丈夫一边操持几公顷土地维持生计,全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极为困难。
“多亏了孙书记给我们指了路,还找来专家为我们传授技术,现在掌握了枸杞剪枝技术,一天能挣100多元呢。”彭吉花乐呵呵地说。
“想要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光是落实政策,扶持产业发展还是不行的,要让村民们从思想上认识贫困的原因,要激发树立他们自强致富,敢于创业的信心,这才是长久之计。”说起驻村两年的心得,孙艺峰介绍到。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一种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一种不简单。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伟大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叶的事业是平凡的’。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事业是叶的事业,但我坚信,在党的惠农政策指导下,每个党员、干部职工都做到‘身’入基层,‘心’系百姓,就能把扶贫攻坚这一事业做得更好,迎来明天的硕果丰收,花香遍野。”
笔记本上的真情切意孙艺峰说到做到。感受着村里人对自己的认可,孙艺峰坦言:看着村庄变化了,贫困户收入提高了,没有辜负村民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心里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