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温暖的家
拉卓吉让尕才巷老人尝尝刚出锅的包子。
拉毛周措给朝加本老人倒茶。 记者咸文静摄
“阿克(藏语,意为叔叔),味道怎么样?”拉卓吉一手拿着锅盖,一手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递给了坐在床边的尕才巷。老人慢慢咬了一口,冲着拉卓吉点了点头,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对于家住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加拉村一社的尕才巷老人来说,能隔三差五吃一顿自己最喜欢吃的包子,是一件挺满足的事情,而这,多亏了拉卓吉。
“我老伴去世的早,我独自生活了很多年。”坐在床边,81岁的尕才巷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老人的儿子在13岁时就去世了,而随着老伴儿的离世,家里就剩了他自已。“早些年,身体还算硬朗,这几年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老人说着,低下了头。屋里有点暗,看不清他的表情。
就在老人难以独自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同村的拉卓吉提出想要照顾他,老人的生活有了新的变化。
“大概有七、八年了,我也记不太清。大家都住在一个村里,算起来他还是我的叔叔,虽然我们的条件也不太好,但总不能看他一个人生活吧。其实说不上照顾,就是做饭、洗衣服这些家里的琐事,也没什么特别的。”站在一旁的拉卓吉说着打开了灯,屋里一下子亮了起来。
就这样,原本无依无靠的尕才巷重新有了自己的家。每天早上,拉卓吉总会来老人家帮他做饭、打扫卫生,一直到晚上老人入睡后,她才回家。
“我有高血压,她听了医生的话,平时吃饭很讲究。这萝卜馅的包子,她做得最好吃!今天都农历腊月二十八了,这个就是她怕明后天忙不过来,今天特意做的!”看着手里的包子,尕才巷笑了起来。
和尕才巷一样,住在二社的朝加本今年71岁了,无儿无女的他如今也生活在同村的拉毛周措家。
朝加本的故事也得从五年前说起。那年,原本一直负责照顾老人的亲戚突然去世,虽说是村上的五保户,每个月都能领到补助,可因为没有人照顾,老人的日子过得很不好。得知这个情况,23岁的拉毛周措和家里人商量着,把老人接了过来。
“这几年她把我照顾得很好,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老人说着,笑了起来。记者看到,老人的屋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他身上黑色的棉衣、蓝色的裤子洗得干净不说,连白衬衫的衣领干净得就跟新的一样。
听记者问起平时的生活,腼腆的拉毛周措有些害羞。她红着脸说:“就跟自己的家人一样啊,我觉得特别好。无非就是吃饭时多加一双筷子罢了。”前年,拉毛周措结了婚,她和丈夫扎西一起把老人接了过来。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和睦,一日三餐简简单单,却都按照老人的口味来做,身上的衣服还没脏,干净的衣服就准备在床边。几年日子过下来,除了穿衣、吃饭、聊天,没有什么说得上来的大事,可老人就在这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把拉毛周措当成了自己的女儿。
“姑娘知道我喜欢吃面条,每天都给我做。你看,这些面条就是她早上起来擀好、晾在这儿的。在我心里,她早就是我的亲姑娘了。”指着一旁的案板,朝加本高兴地说。而这几句话,也让一旁的拉毛周措红了眼眶。 “对了,2015年年底,政府出面,让我和叔叔签了一份代养协议,每个月还能给我发800元的补助。”拉毛周措说完,共和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公保才旦补充道:“其实,经过我们的调查,在我们共和像朝加本、尕才巷一样的五保户老人不在少数,他们因为年龄、身体、经济条件、家庭环境以及无人照顾等原因,生活上有困难,虽有国家资助性政策,但仍存在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获得精神慰藉难等难题。” 公保才旦告诉记者,针对这种情况,2015年开始,海南州开始实施农牧区特困老年人代养服务工作,这一工作,有效改善了困境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经过筛查,仅共和县符合条件的老人就有157名。 “成为代养服务人员后,每个月我们都会给他们发放补助。这样一来,他们不用外出打工,在家也能就业增收,既帮助了这些老人,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共和县民政局局长巷青加笑着说。(咸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