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我们在行动:雷锋精神闪耀在青海高原
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团队走上街头,和环卫工人一起打扫街道,送去毛巾、汤圆等慰问品,让环卫工人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青年志愿者启动“童书总动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孩子筑起一座充满阳光、充满温情的知识城堡;以“做文明有礼的青海人”为主题的践行文明礼仪和维护社会秩序志愿服务行动在全省陆续展开,让雷锋精神闪耀在青海高原……
3月5日,迎来全国第55个“学雷锋活动纪念日”。连日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各地拉开序幕,高原处处春潮涌动,步入街道、社区、广场,看到更多的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队旗、横幅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尤其在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不久的西宁市,到处闪耀着“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理念”,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市民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雷锋精神指引争做城市文明人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西宁作为上榜5个省会城市之一,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式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项城市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品牌,因此成为全国众多城市梦寐以求的金字招牌。创城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一场艰难的战役,西宁创城用了长达8年的时间。8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历程,不仅仅是风雨兼程、励精图治的艰辛和智慧,更是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明创建之路,向外界诠释了一座高原城市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精神高度。
创城以来,西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干部作风今非昔比,市民素质大大提升,市容市貌显著改观,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道路修整了,出行环境好了。”“老旧小区变样了,居住环境好了。”“公交站排队的多了,车上让座的多了,机动车礼让行人的多了。”“车窗抛物少了,随地吐痰少了,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少了。”如今,走在西宁街头,悄然之间,我们发现,变化已从一条条街巷、一米米河道、一片片绿地开始了,市容市貌大不一样,出行交通更加顺畅,一街一品成为市区亮丽风景。“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创建使文明成为生活新风尚……
细微之处的变化,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有市民的“里子”;变化的不仅是生活的环境,更是市民生活的质量。一言一行见文明、点滴善举见精神,广大市民是创建的参与者、监督者,也是雷锋精神传承者、发扬者。
“每一天都是雷锋日,虽然现在创城结束了,大家不那么紧张了,但是作为交通志愿者的责任没有变,我有义务继续站好岗,指挥好行人的交通。”西宁创城成功,文明交通志愿者李秀焕依然像原来一样,每天早上7时,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西宁市莫家街西侧路口,吹着哨子指挥着交通。“文明还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在文明城市更应做文明人。”李秀焕说。
“文明要有形象,而雷锋是这张名片,我们要把学雷锋志愿活动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做文明的使者。”西宁市文明办主任王生斌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文明关键看市民的文明素质,市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城市形象,城市的美丽和文明,需要城市中每个个体的美丽形象和文明行为来彰显。
“举手之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当我们友好地帮助了问路的人,当我们弯腰捡起马路上的香蕉皮,当我们教会孩子说‘您好’,当我们把援助之手伸向颤巍巍的老人,我们也就向文明迈进了一步。这一步看似不起眼,但它却是雷锋精神的落地,也反映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程度。”王生斌说。
志愿服务让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满城三月春风,处处雷锋精神。3月3日一大早,西宁火车站旅客分流大厅,身披青年志愿者绶带的数十名服务春运的志愿者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志愿活动。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记者看到,志愿者们见到行李较多旅客,立即迎上去帮着搬运行李,候车厅,志愿者们送上的一杯杯热水也瞬间温暖到了每位旅客的心头……
这正是我省广大志愿者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遍布我省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把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使学习雷锋从口号、活动,成为具体分行动和实践。
据统计,自“青年志愿行,温暖回家路”为主题的2017年青海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正式启动以来,全省共有600多名青年志愿者,42个志愿服务单位参与春运志愿服务行动,冒着严寒为广大旅客提供引导咨询、秩序维护、重点帮扶、便民利民、应急救援等精准服务。
来自团省委的数字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省通过“志愿中国”注册志愿服务组织473个,注册志愿者165925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6场次,累计信用时长达65021.1小时。
不仅如此,遍布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在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西宁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后,又让古城满城充满暖意。
不经意间,我们会看到有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施工人员,迎着风雪清扫路面、擦拭栏杆、清除杂草,除了建筑工人这一身份,他们还是西宁市首支农民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就在去年,共青团西宁市委与市文明办联合组建了71支西宁市农民工青年志愿服务队。
“每个志愿者都是雷锋的化身”,“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困难找志愿者”,志愿服务已成为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火如荼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是西宁市创城、守城的见证者、实践者。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西宁市注册志愿者188342人,注册志愿者团体642个。全市300多个志愿服务驿站, 24支“尕布龙绿色志愿服务队”和70多支农民工青年志愿服务队,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动着他人,也感动着这座全国文明城市。
雷锋精神闪耀在高原文明古城
春节前夕,西宁市城东区国税局道德讲堂如期开课,从唱一首歌曲、讲一个故事、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留一份寄语、做一番点评、送一份祝福入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提升了全体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
新学期开始,西宁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争做新雷锋,奉献新时代”为主题的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成立35支“绿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联系社区、老年中心、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场所,为老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未成年人、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人群,开展以道德宣讲、便民服务、禁毒宣传、生活照料、爱心助学、环境卫生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助一”“多助一”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少年学生真切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西宁市以弘扬雷锋精神为指引,开展“做文明有礼貌的西宁人”“百万市民争做文明出行践行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集展示和“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以及“五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在机关、学校、社区、窗口服务行业,深化“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网络文明”四大文明引领行动,扎实推进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文明家庭、美德少年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涌现出了一批典型:
邵秀景用38年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母子故事,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不是亲生而且还是残疾的孩子。
湟中县拦隆口镇泥麻隆村小学退休教师汪昌祥40年坚守山村教学第一线,不让村里的一个孩子掉队,托起基层教育的希望。
“中国好人榜”获得者,大通二中老师杨毛吉,家里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子让困难学生居住和学习,学生一届又一届,时间一年又一年,这间“学生公寓”从未闲置。
……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个道德标杆;一种社会风尚,就是一种价值取向。近年来,西宁先后评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270多名,6.3万多户家庭成为五星级文明户,占到全市居民户的10%。
而在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志愿者和文明劝导员的宣传引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根植于心,融入百姓生活,越来越多的市民懂得文明首先从自身做起。
王生斌说:“‘创城’以来,身边好人好事、各行各业道德模范不断涌现,文明传承的‘蝴蝶效应’持续释放,让西宁更加有了温度有了温情。下一步,西宁市将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统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着力推进创城重点工作常态化的基础上,推进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特别要加强文明行为立法,开展《西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调研,着力提高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让‘雷锋精神’在古城西宁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永久传承。”(于瑞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