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三江源”,我们这样走过······
生态观察
从西宁驱车西行,翻越日月山,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草原和碧蓝如洗的天空,草原、湖泊、湿地、牛羊……渐行渐近三江源了。
三江源——这是我国乃至全亚洲的生命之源、文明之源、绿色之源,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正因为如此,青海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
2005年8月30日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在一个区域内实施的最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也是继青藏铁路之后国家在青海投资的又一重大项目。从此,三江源一步一个脚印,治黄沙,战荒滩,育草原,保湿地,全力推进三江源生态建设。
(一)
时光荏苒,弹指间,10余年过去了。
今年9月12日,青海省召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竣工验收会。历时10年建设,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三大类22项工程1041个子项目全部通过省级验收,验收合格率达100%。经评估,江源地区生态资产价值达到12.7万亿元,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产生的年均生态效益为35亿元。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是全国重点生态工程,验收是工程建设程序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至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已圆满完成。从雪山草原,从青海省各厅局的一份份报告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功在当代利泽后世的宏大工程已经取得重大成果。
省政府这样评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自2005年国家启动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力推动下,累计完成投资85.39亿元,实施了三大类22个项目。工程面积之广、建设内容之多、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是我省生态建设领域的一号工程,是支撑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工程历时10年,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突出表现在“五增”上:一是水资源总量增加。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总量增加84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林草生态系统水资源涵养量增加28.4亿立方米,黄河源头再现“千湖美景”。与2004年相比,三大江河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的优质水,为三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植被覆盖度增加,与2004年相比,草原植被盖度平均增加了11.6%,产草量提高了30%;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3.2%提高到4.8%;三是生物多样性增加。雪豹、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素有“生态精灵”之称的藏羚羊,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植物种群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也得到有效保护;四是农牧民收入增加。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生态畜牧业、旅游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措施,农牧民收入显著增加,2015年三江源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5元,年均增长12.4%;五是发展能力增强。通过全面落实一系列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等强牧惠牧富民政策,牧民群众从传统的游牧方式开始向定居半定居转变,由单一的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由粗放畜牧业生产向生态畜牧业转变,促进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进一步增进了藏区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包括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个藏族自治州全境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含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共21个县158个乡镇,平均海拔约4000米,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128.2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4%,其中以藏民族为主体民族,占88.9%。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期间,玉树州先后实施退牧还草、生态移民、湿地保护、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等16个子项目,累计完成工程投资36.08亿元,占全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规划总投资的48.1%。通过三江源一期项目的陆续实施,该州项目区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初步得到遏制,荒漠净减少185.31平方公里,植被覆盖度明显好转的面积为13.3%,草地平均产草量为618.81公斤/平方公顷,水体与湿地面积净增加307.66平方公里;增加森林管护人员750余人,森林新增覆盖面积达2493公顷,全州有林区蓄积量每五年增长0.1%。藏羚羊由保护前的2万只增加到目前的7万多只,黑颈鹤由原来的22只增加到目前的216只,其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明显增多;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到307.66平方公里,出境水质良好,均达到预期保护目标。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涉及海南州兴海、同德两县11个乡镇96个村的12398户75091人,先后实施生态移民、能源建设、建设养畜、鼠害防治、黑土滩治理、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等15类130多个项目,总投资7.99亿元,项目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三)
在三江源地区,黑土滩成为一大顽疾,远远望去,就像草原得了皮肤病一样,其总面积有1800000公顷。同时,黑土滩上老鼠肆虐,鼠洞的密度最高达到每公顷8400个,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果洛州针对草原创伤——黑土滩,实施了系统性的大规模治理,封育牧场、人工补植、大规模灭鼠……在政府和牧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治理黑土滩工作三管齐下。同时,通过研究自然规律,掌握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的草地生态特征,科研人员找出了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方法,为治理黑土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天,许多原本裸露的黑土滩已经重披绿装。据了解,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中,果洛州主要实施封山育林、鼠害防治、生态移民、封湖禁渔、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沙漠化土地防治、重点沼泽湿地保护等16个工程,累计完成国家投资23.8亿元,完成封山育林89493公顷,治理黑土滩106733公顷;鼠害防治面积2479466公顷,成效巩固面积966986公顷;保护重点沼泽湿地30080公顷;退化草地补播人工作业面积753466公顷。
目前,三江源地区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0%增加到80%以上,荒漠化面积减少95平方公里,项目区沙化防治点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不到15%增加到目前的38.2%。
(四)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一年一年推进,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也明显增强。据统计,三江源一期工程期间,三江源地区水资源总量增加84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了560个西湖。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与2004年相比,10年间,三大江河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优质清洁水。
来自青海省水利厅的报告显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水利项目涉及黄南、海南、果洛、玉树和海西5个州16个县的70个乡镇,主要包括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水土保持等3类水利建设项目及水资源监测专项。2005年以来,青海省水利厅科学布局,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到2013年底,累计投资4.11亿元,各水利项目全部按期完工,已交付使用并发挥效益,解决了13.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设灌溉饲草料基地3333公顷,这一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饲草料产量,增加了草地植被的覆盖率,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同时为草原牧区节水灌溉发展积累了经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3.15平方公里,新建巡测站4个,完善驻测水文站7个,通过水资源监测专项的实施,收集了三江源区大量有价值的水文资料,进一步摸清了三江源区各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为三江源区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今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进入全面实施的第三年,规划范围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21个县158个乡镇1214个行政村,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建设内容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支撑配套两大类24项工程,估算总投资160.57亿元。由此我们深信,三江源的前景会更加美好。(杰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