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工程再奏建设凯歌 到9月底基本建成7.26万套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当前我省经济工作的硬任务。
截至9月底,我省已开工建设2014年城镇保障房和各类棚户区住房10.16万套,基本建成7.26万套,入住5.49万套,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2%、91%和76%。全省农村住房已开工62751户,开工面积426.35万平方米,开工率97%,竣工47589户,竣工率73%。全省今年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全部启动建设。
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以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为主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展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创新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建立起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不仅改善了民生,而且带动多方资金投入住房建设,扩大了消费需求,促进了产业发展。
坚决打好保障房建设硬仗,造福广大群众,促进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我省继续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工程的重要任务,并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在实施中坚持改革创新,把生产、生活、生态统一起来,进一步抓好规划设计、配套设施、工程质量、公平分配等重点环节,全省上下继续毫不松懈地推进全省城乡住房建设。
在城镇,我省推行“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在着力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在农牧区,我省启动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实施奖励性住房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高原建筑工程竣工的旺季。行走在青海城市乡村,我们看到一处处安居工程紧锣密鼓施工的场景,感受到一户户城乡居民家庭乔迁新居的欢喜,领略到新住房、新小区为高原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增添的“青海魅力”、注入的“青海和谐”。
国庆前,西宁市2014年首批公租房分配摇号举行。高多层兼而有之、集中供暖与分户采暖各具、住房基本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环境绿化优美的700套公租房,分配到住房困难户。
抓紧秋天关键施工季,完成内粉刷及安装、水电天然气全部入户的海东市平安镇杨家村幸福嘉苑小区保障房建设项目,分秒必争推进最后的收尾施工,原青海棉纺织总厂1180户下岗职工乔迁新居在即,今年他们将在新居温暖过冬、迎来新的美好一年、迎接新的美好生活。
在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大庄村,享受政府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推倒土坯房、建起新房的刘艺全家,增添抗震功能、进行现代化装修、宽敞明亮的砖混结构大房子,让一家人感到“生活更有奔头了。”在奖励性住房政策支持下建起新房的党维青,自己欣赏着自家上档次的新房,由衷感慨:“住的舒坦了,脸上光彩了,政府帮助农民圆了住房梦。”
在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双格达村,今秋收获的喜悦不仅来自原野,更来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给全村带来的实质性变化。新修的乡村硬化路,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正在建的乡村广场……双格达村正在呈现布局合理、村落整齐、环境优美新的风貌。
“我省城乡住房建设在持续推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住房已达43万套(户),基本建成34万套(户),入住21万套(户),安排农牧区住房建设58.36万户,“十二五”以来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780.91亿元。
今年截至目前,我省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35.2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0.83亿元,省级资金4.45亿元。落实国开行棚户区改造贷款94.6亿元。同时,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农村住房建设资金11.85亿元全部拨付到位。1.9亿元美丽乡村建设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县,带动群众自筹建房资金78366.69万元。另外,投入0.1479亿元为全省99个高原美丽乡村安排太阳能路灯2958盏。
拔地而起的一栋栋安居工程,一方面,使群众住房保障覆盖面扩大,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的梦想起航;一方面,改善了城镇环境和形象,吸引各类生产要素集聚,促进了产业经济发展,起到“建设改造一片、带动提升一方”的作用,为社会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利锋)